59.《佛法修學概要》期中座談5-6 37-38集 研討(1 / 4)

小說:佛法修學概要 作者:妙音0

《佛法修學概要》最快更新 [aishu55.cc]

課程摘要

研討5、我們平常唸佛不見得會有障礙,為什麼到臨終會有障礙呢?

從淨土宗的角度,我們培養一種淨土的善根,憶佛唸佛,但憶佛唸佛在平常的時候可能問題不大,如果說憶佛唸佛的功夫要在臨終表現出來,這個地方就會牽涉到一個障礙的問題了。

為什麼我們平常唸佛不見得會有障礙,到臨終會有障礙呢?因為臨終的時候,阿賴耶識要脫離你的身體,也就是說阿賴耶識的門要關之前,它會有一種算帳的功能,它會把業力先表現出來。我們平常阿賴耶識的門是開啟的,所以你丟什麼好的壞的,它都吸收下來,但是它不會馬上把業力釋放出來。

問題是到臨終的時候,當阿賴耶識的門要關之前,它會把我們重大的業力跟重大的妄想,先釋放然後再關閉。所以這個就導致臨終的人,有些人很順利往生,有些人不容易往生,因為這個障礙衝不過去。所以我們淨土宗的人要達到臨終的正念,除了你淨土的憶佛唸佛的善根力以外,你要注意你的障礙勢力不能太大。

這種障礙,從佛法的因緣觀,有兩個:

一個是外在的業障,業力的障礙。就是我們曾經造作過很多殺盜淫妄的罪業,但你造了,你可能也忘掉了,你也沒懺悔,到臨終的時候罪就出現了,這是一個業障;第二個,就是妄想障。我們平常經常打某一個妄想,可能是對某一個人、對某一件事情打妄想,那麼打完以後你就去做你的事,但是到臨終的時候它表現出來,障礙你。

所以這兩塊:一個是業障;一個是妄想障,這兩個很麻煩。我們必須在臨終之前,把這兩個重大的業力跟重大的妄想都要調伏掉。這個就是我們今天研討的重點,就是有關業力跟妄想的這兩塊,也就是破障,破除內外的障礙。

※透過懺悔業障恢復清淨。

※透過迴向法門,把你微小的功德,轉化成廣大的功德。

※從淨土宗的角度來修學四諦十二因緣來調伏愛取。

※按自己的根器,選擇適合自己修的法門。

※唸佛要: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

討論6、大乘的止觀完全可以與唸佛圓滿結合!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總共經歷了兩千年的時間。我們回顧中國的佛教歷史,可以發覺印度的佛教傳到中國以後,在大乘佛教這一塊可以說是發揚光大。不僅是在義理上的觀照,比方說天台的一心三觀,比方說華嚴宗的法界觀,在整個對真理的觀照這一塊,可以說是非常的完備。乃至於在整個事修這一塊,這種種的懺法,種種的修行方便法門,都非常的詳細。

為什麼大乘佛教會在中國發揚光大呢?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第一個,從內因來看,因為眾生善根成熟。中國佛教能夠興盛跟中國的文化是有關係的。因為中國的儒家思想,它本身就有相似於大乘的法門,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長時間在儒家的薰陶之下,已經養成一種自利利他的思考模式。相對於很多東南亞國家來說,大乘佛教一進入到中國很快就能夠被接受,它能夠把儒家的思想更加地深入,更加地廣大,所以本身的內因已經成熟了。

第二個,它的外緣的殊勝。什麼叫外緣殊勝呢?就是中國佛教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宗派的建立。我們沒有看到印度的佛教傳到哪一個國家,有這麼多的宗派,中國例外。比方說華嚴宗,中國人創立的;比方說天台宗、比方說禪宗,都是中國人創立出來的。歷代的祖師把他自己修學的心得,根據不同的經典——天台宗根據法華,華嚴宗根據《華嚴經》,創立了一套修行的道次第。

宗派的建立,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功不可沒,因為你可以很快上路。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畢竟不同,它是一個成佛之道,它追求的是一個萬德莊嚴,不是隻有自己的了脫生死,所以你會覺得大乘佛教是深廣無涯,太深廣了。所以宗派的建立會讓一個人很快地上路。他能夠在這麼深廣的大海當中找到一條線索,你很快就能夠進入狀況。

當然宗派也帶來一點過失,尤其是末流。我們一般講佛教的末流,是什麼時候算的?明朝以後,尤其是明末以後叫做末流。宗派讓大乘佛教的修行更加地條理化、系統化,但是也讓中國的佛教更加地保守跟侷限。

因為到了末流的時候,大家對自己的宗派、對這個門庭的施設過度地執取,產生了排外的現象。唯識宗的不看天台的東西,天台宗的不看華嚴的東西。蕅益大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