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佛法修學概要》39-40集 期中座談7研討(1 / 9)

小說:佛法修學概要 作者:妙音0

《佛法修學概要》最快更新 [aishu55.cc]

課程摘要

39、當我們的心住在外境,我們的生命就產生了三種障礙!

佛教的因緣觀,當它從一種理論的思想,轉化成一種實際的修證的時候,這個因緣的修證,它是分成內外兩個因緣來看。外在的因緣在《楞嚴經》的意思,是一個充滿障礙的因緣;而我們內在的因緣,是充滿解脫的因緣。這兩個因緣,首先我們要清楚內外兩種因緣。外在的因緣是由過去的業力所變現的一個果報。這個果報本來沒有錯,它也就是顯現一種快樂跟痛苦,如此而已。

但是問題出在哪裡呢?這個因緣它會刺激我們的內心,它不是隻有果報存在。當這個外境去刺激我們內心的時候,會帶動一個很強烈的感受,這種感受會牽動我們的妄想,而妄想最後形成了堅固的執著。我們一般人是很難抗拒外境的刺激的,所以我們一般人會在生命當中變成障礙重重,其實主要的原因只有一個,叫「心隨境轉」,我們太重視外境的變化了。

當我們的心住在外境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產生了三種障礙:一個煩惱障。我們很容易生起貪瞋痴的煩惱。面對如意的境界起貪愛,不如意的境界起瞋恚,中庸的境界生起愚痴;接下來,煩惱相續的活動,就會推動你的身口意去造業,就變成業障了;然後這個業力成熟以後,就在三界得果報,就變成報障。所以當你不能夠跟外境脫離的時候,就墮入了生命中的一種惡性迴圈:煩惱障帶動業障,業障帶動報障。

直到有一天,我們修學佛法,開始做了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叫做「迴光返照」。我們除了攀緣外境以外,慢慢地把心抽出一部分,用觀照智慧去觀照我們的內心世界,去做一種調伏的工作。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的功德就慢慢出現。

到底什麼叫做罪障凡夫,到底什麼是功德莊嚴,它的關鍵就在這個地方:就看你對外境攀緣的力量有多大,看你對內心的安住調伏有多大來判斷。

所以當我們能夠慢慢地透過前面的智慧的觀照,從向外的攀緣慢慢地引導到向內的觀照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開始有所謂的功德了。當我們開始迴光返照的時候,哪些功德出現呢?我們如何從一種煩惱障、業障、報障的過程,怎麼樣提升到一種解脫的功德?

菩提,簡單地說就是一種無漏的智慧。為什麼智慧加了無漏呢?因為它不是世間的智慧,它是一種清淨的智慧。這種智慧有什麼好處呢?它能夠斷除煩惱,成就涅盤,所以叫做菩提或者叫智德。無漏的智慧,我們簡單分成兩段:一個是實智;一個是權智。我們先看實智。

我們開始迴光返照,從它的次第,先成就如理智,就是根本智。我們在觀察內心的時候,先觀內心的本體,這個很重要。你要先觀本體再觀作用,這樣才可以。因為你沒有觀本體,你的心就沒辦法安住;而且你不觀本體,你不能夠去抗拒煩惱給你的衝擊跟壓力。所以在修行當中,所有的修行先求安住。

那麼要怎麼安住呢?就是照見五蘊皆空。用空觀的智慧去照了我們心性的本來面目。這空觀的智慧簡單地講就是離相,先把這個相狀全部掃掉,把內心當中、在無量生命的經驗中累積的我相、人相全部掃掉。所以空觀的智慧是照了心性的本體,證得二空平等之真如理,這是一種離相的智慧。這是第一個,實智。

第二個,權智。權智就是觀察心性的作用。這個假觀——就是叫權智——假觀的智慧,他是觀察兩部分:第一個,分別諸法的事理。就是觀察法門的差別,就是我們前面講的三皈、五戒、四諦、十二因緣、六度,你要先知道每一個法門它有什麼樣的特色。

佛陀在建構一個成佛之道的時候,他的每一個法門有它的特色,有它所對應的、所對治的一個障礙,你要把這個法門先通達。就好像你要把每一個藥的藥性先弄清楚,這是假觀第一個,通達諸法的差別事相。第二個,通達眾生差別的根機。有些人要用加重調伏的力量來調伏他,因為他感情重,你必須用苦諦,下苦諦的重藥讓他覺悟;有些人他需要鼓勵,他不適合苦諦,你必須用諸佛的功德莊嚴來引導他,來鼓勵他。所以你必須要知道眾生的差別根機。這個假觀一方面觀察法門的差別,另一方面觀察眾生根機的差別,你才能夠成就自調跟調他。

40、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這是蕅益大師對淨土宗的修學提出的四個重點。

第一個,持戒。淨土宗我們要先求臨終無障礙。我們凡夫的心是受不了刺激的,所以臨終的正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