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方以智走進來。“陛下,這是您要的地圖,特意從兵部找來的。” 朱由哲點了點頭,“放下吧!此間無事,你可以下去歇息了。” 方以智搖了搖頭道:“陛下,微臣不累。微臣就在偏殿等著,若再有事,您直接叫我。” 朱由哲抬頭看了他一眼,“嗯,那你就別走了,我們談談。” 讓王之心上了些茶點,朱由哲拿起一塊杏花酥遞給方以智,自己又拿起另一塊吃著。 “密之,給朕講一下復社吧!” 方以智臉色微怔,“陛下想知道什麼?” “什麼都行。如它是怎麼創立的,有哪些出眾的人,平時主要做什麼?只當是飯後閒話,你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方以智面露遲疑,沉默了片刻道:“陛下,您應該知道。天啟六年,蘇州周順昌被捕,爆發民變,五人因為周順昌鳴不平,不屈而死。有感於此,先生張溥寫下了《五人墓碑記》,由此天下聞名。” 朱由哲點了點頭,這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 張溥是復社創始人,被後世稱為明末最出名的“學生運動領袖”。他還未考過科舉時,便幹出了組織暴亂衝擊衙門,縱火燒城之類的事情。 當考中進士之後,張溥雖然很長時間都是一個小小的庶吉士。但因為復社興起,當時的內閣首輔周延儒想利用復社打擊政敵,張溥因而間接參與朝政,有內輔之稱。 但周延儒貪財好色,只想利用復社的影響力,而不想重用張溥。當週延儒將政敵都除掉之後,張溥也走向了生命的終點,被人毒死。 方以智繼續道:“崇禎二年,張溥集合幾社、同社、聞社、南社等十幾個詩社聯合建立了復社,反對八股,提倡學有所用。此舉得到了大量落第學子的支援,在數年之間便發展到三千多人,社員遍佈大明。” “你便是那個時候加入嗎?” 方以智點頭,“學生那時正在江南遊玩,與復社中的多人意氣相投,交情頗好,故而加入。” “那你感覺它如何?” 方以智有點猶豫,“初時尚好,大家討論詩文、時政,各個意氣風發。但後來有些社員參與科舉,高中之後進入朝堂,反而感覺關係不如之前了。” 朱由哲心中好奇,問道:“為何?” 方以智道:“以前大家都不是官,地位相等。但入朝之後,品階高低對應官場地位。有趨炎附勢者,有注重私利者,更有抱團對外、黨同伐異者。尤其最後一個,多少復社成員沆瀣一氣,凡是和復社不合者,無論對錯,都一併打擊。” 朱由哲笑道:“和東林黨多麼像啊!初始為國為民,後來就成了誤國害民的根源了。” 方以智點了點頭,“微臣就是感於此,便和他們便逐漸少了聯絡。但如陳子龍、黃宗羲、侯方域等,還常有書信來往。陛下,復社之中有爭權奪利之小人,但也不乏真君子。” 朱由哲點了點頭,並不否認這點。 歷史中的陳子龍、顧炎武、夏允彝等都曾是復社成員,而在滿清入關之後,這些人中有不少都參與了抗清鬥爭。 作為個人,他們是優秀的,朱由哲也有心從中提拔一些為己所用。 朝堂那些大臣混跡朝堂多年,早成了老狐狸,缺乏進取的銳氣。而復社中那些讀書人最不缺的就是這個。 但想到東林黨,朱由哲又有些猶豫。 如果將來再養出來一個只知道黨同伐異的東林黨,讓大明陷入無窮的黨爭之中,那就不是一般的災難了。 還是應該謹慎著點用。 想到這裡,朱由哲淡淡說道:“朕已經下了一道聖旨給侯方域,讓其以贊畫身份跟隨朱大典前往山東。” 方以智頓時興奮起來,“朝宗聞此,一定高興,他一直想為國出力,但一直沒有機會。” 朱由哲嘆了一口氣,沒有說話。 心想,侯方域這人求官心切,最後竟然向張存仁獻掘開黃河的毒計,淹死百姓無數。 這人是有才,但沒有什麼道德底線。 與之相反,李香君倒是不錯。 所以,自己在對他任命的那封聖旨中,下旨讓他娶李香君為妻,並攜妻一同前往山東。 有李香君這個貞烈女在旁,想來侯方域不會做出太過無恥之事。 就是不知侯恂那個老頑固知道後,不知會如何作想。 在他們眼中,李香君是妓女,身份低賤。但在朱由哲眼裡,侯方域卻配不上李香君。 天色漸晚,又談了一會復社中的其他人,方以智行禮告辭。 朱由哲開啟地圖,向朱由檢道:“按時間算,李自成這時應該已經從陝西出兵了。山西一路,向太原。懷慶府一路,向潞州。” “蔡懋德如果放棄平陽,殺了內賊張雄,固守太原一段時間應該不成問題。高傑如果收到聖旨,應該不敢退到黃河以北了。逐次抵抗,應該也足夠我們在京畿周邊做好守城準備。” 朱由檢滿臉不屑,“你這都是紙上談兵。” 朱由哲點了點頭,“不然呢!難道你讓我提著刀劍和李自成當面廝殺?也沒見京師陷落時有多英勇,指責起我倒是一套一套的。” 朱由檢一臉黑線,憋了半天憋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