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龍當然不能睡在這裡。 等天色已晚,于成龍抱拳告辭。 朱由哲表現的依依不捨,讓方正化安排他在最近的房間內住下,並說明天還要和他細談。 躺在床上,耳旁聽到的是轟隆隆的炮聲。 那是闖軍和明軍在滹沱河附近交戰。 滹沱河,這條起源於繁峙縣平型關,流經代州、原平、忻州等地的巨大河流,在原平縣之南轉了一個彎。 由南北走向變成了東西走向。 一路從忻州境內一直向東,經過定襄、五臺、孟縣,最後進入河北境內。 它屬於海河水系,是河北平原的締造者之一。 另一路向西,一直延伸到寧化所附近,當地人一般稱其為忻水或者四盧川。 滹沱河以泥沙多,善衝,善淤、不斷變換河道著稱。 在拐彎處,其流勢變緩,淤泥堆積,可供闖軍渡河的地方並不多,而明軍只要防守住那些緊要點就行了。 陽高總兵周文英所部五千人,還有王進朝的四千大同兵組成了第一道防線,在滹沱河和忻水的北岸設防。 周遇吉的四千代州兵,還有大同後續前來的四千士卒以及原平縣原有的一千餘守卒組成了第二道防線。 主要兵力部署在原平縣周邊,也就是崇禎皇帝目前所在的地方。 而在更後面,楊武峪、崞縣方向則有三千宣府兵以及一千鄉勇,由宣府總兵王承胤統率。 對於這個闖軍一來,就和監軍太監杜勳一起投降的宣府總兵王承胤,朱由哲並不完全信任,便留下了唐翰輔。 讓他率領一千士卒及一些錦衣衛,在崞山南側駐守。一旦王承胤有異動,便可走西北方向,撤向寧武關。 但朱由哲料定這時的王承胤還沒有投敵的想法,而且感覺他輕易也不敢反叛。 畢竟原平縣東北方向的代州還有周遇吉留下來的兩千士卒和三千餘鄉勇,由其侄子周興統率。 而且,留在代州的周遇吉的妻子劉氏也不是尋常女子。 這等於做了一個夾心餅乾,讓王承胤給夾在了中間。 但這幾道防線也不是固定的。 朱由哲的想法是讓他們輪流分批上,每次置換一些。透過與闖軍的不斷交戰,不斷增強他們的戰力。 太原城剛拿下,李自成又身受重傷,闖軍需要時間休整。 而李過強勢來攻,在朱由哲看來也不過做做樣子。不要太原援兵,只靠他的那點兵力,有周遇吉在,朱由哲還真不懼。 李過這兩日的表現也證明他就是在做樣子。 誰見過黑夜裡還在轟炮的? 沒有夜視儀,也沒有自動定位,就明末大炮的水平。除非那些上輩子缺了大德的倒黴蛋,想被炸死都難。 李過此舉,除了攪計程車卒休息不好,時時戒備外,起不了什麼大用。 再等三天。 朱由哲在心中算著日子,滹沱河北岸堅持五天。原平堅持十天,楊武峪再堅持五天,崞山和崞縣堅持十天。 這樣簡單一算,一個月便過去了。 到時候向東北方向撤,把闖軍引到代州。 代州,古稱雁門郡。 其北靠雁門關,南跨五臺山,滹沱河環繞,城池險峻,易守難攻。素有中原門戶,北門鎖鑰之稱。 大部分時候,代州是防外不防內的,抵禦的是來自塞外的敵人。 相對而言,南側,無論是壘堡、箭樓、戍堡的數量,還是城牆、塞堡的堅固程度都遠遠比不上北側。 但除了大同、太原外,代州無疑是最利於防守的城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州現在對京師的重要程度甚至勝於大同。 因為從代州向東北走,近的是倒馬關,遠的是紫荊關。 前者距離保定只有六十公里,而後者到京師只有一百六十公里。而且從兩地向北,再無任何阻礙。 當時,周遇吉因為缺糧缺兵,放棄了代州,而前往代州西側的寧武關。因為那裡只是一個關城,地勢更加險要,恰好可以滿足他手下數千士卒的佈防。 但現在不同,朱由哲糧草充足,手中又有兩萬多軍隊,各種衛所兵、鄉勇更是無數,沒理由放著代州不守。 而且,若棄了代州,李自成直接奔向倒馬關和紫荊關怎麼辦。沒有姜鑲的降書,朱由哲不覺得李自成會去打寧武關,然後繼續前往大同。 朱由哲翻了一個身,周遇吉不是蔡懋德,而相對於太原那樣的大城,代州更容易防守。 相信守一個月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拖,拖時間,這就是朱由哲的戰術。 拖上兩個月,北地的小麥就可以收穫了,自己到時候便什麼都不懼了。 好像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走,但朱由哲總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對。想了好半晌,朱由哲最終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飄在半空中的朱由檢眉頭輕蹙,“你又怎麼了?” 朱由哲轉過來,用手臂支著頭,看向朱由檢,“崇禎老哥,你這樣一直不休不眠的,累嗎?” 朱由檢愣了一下,半晌後,點了點頭,“很累。” “嗯?” 朱由哲面露疑惑,“鬼真的也會累嗎?” 朱由檢此時卻不想談了,問道:“說吧!你到底怎麼了?” 這時,外面傳來方正化的聲音,“皇爺,您還沒睡啊!要不要奴婢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