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先找個適合醃鴨子的穩妥地方,這樣才可以大批次製作。
陳燕夾著一塊鴨翅慢慢啃著:
“這個好辦,二樓廚房隔壁是個美術班,最近沒咋開過門,好像開不下去了,回頭買下來,在廚房那掏個門,把那邊改裝成醃製間和儲物間,廚房原本的儲物間讓給烤鴨部,順便把樓上醃製魚鮓的房間也騰出來,可以再改一個包間。”
誒……擴建?
林旭正在考慮要不要放在自強生煎的車間倉庫那邊,一聽陳燕的建議,立馬覺得廚房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場地解決了,倉庫也可以更寬敞更大點兒了,還可以改裝一間適合做醃製類菜品的恆溫恆溼房間。
這麼一來,整個後廚都能盤活。
“燕姐這個提議真好,我馬上就讓靜姐把隔壁美術班買下來。”
雖然螺螄殼裡做道場能夠凸顯本事,但不缺錢的話,還是擴建更有利於店面的發展。
後廚擴建後,營業面積也可以進一步擴大,二樓和三樓都可以向外擴張一部分,包房和卡座的量也能增加一些。
這無形中又能提升店面的營業額,同時也能給新店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又聊了一會兒,約莫鱔魚粥差不多時,林旭回到廚房,將熬好的鱔魚粥端出來。
包房裡送一小鍋,外面擺兩大鍋,想喝多少喝多少。
崔清遠看到這一幕,就忍不住端著大碗過來盛粥了,一邊盛還一邊說道:
“剛剛吃菜都沒敢撒開,就為了多喝點粥,這鱔魚粥真是重新整理了我對粥類的認知,超級美味……小粵,這是不是兩廣地區最好喝的粥?”
粵利粵今天不僅來蹭飯,還跟潘達和強哥在旁邊的卡座上直播。
聽到崔清遠的問話,他說道:
“黃鱔粥雖然不錯,但最多能在各種粥品中殺入前十,比黃鱔粥好喝的有不少,我覺得最好喝的就是泥丁粥。”
強哥吸熘著將一條鱔魚肉吃下去,好奇的問道:
“啥是泥丁粥啊?泥巴做的?”
“不繫啦,是海邊的一種泥土裡生長的軟體動物,比海腸短,比泥鰍粗,做成粥味道超級鮮美,比黃鱔粥更美味。”
潘達喝了口粥:
“說得我還真饞了,燕京有賣這玩意兒的嗎?”
“好像沒有,只能去特定的海域才能吃到。”
崔清遠沒想到還有比黃鱔粥更美味的存在,他鄭重其事的在手機記事本上記下來,打算暑假到海邊嚐嚐。
身為一個美食愛好者,連泥丁都沒吃過,這不是很遺憾嘛。
強哥見暫時吃不到泥丁粥,接著問道:
“除了泥丁粥,還有什麼粥比較好?”
“也挺多的,艇仔粥、及第粥、海鮮粥、母米粥……想喝粥的話,一天不重樣至少能喝一個月。”
終於聊到了南方美食,身為廣東老,粵利粵不厭其煩的給大家做了細緻的科普。
其實這些粥北方的粵菜館也能吃到,但味道的話,多少還是有些差別。
畢竟那邊的海鮮撈上來就放入粥裡開始烹製,主打的就是一個鮮字,而這邊的海鮮,基本上都是長途運輸過來的,再加上水質食材等方面的區別,導致最終熬的粥品,多少也有差別。
大家討論的時候,耿立山突然說道:
“其實,京城有一款粥,雖然沒有廣東粥品名氣大,但味道也很獨特。”
京城的粥?
大家都好奇起來,雖然北方吃粥比較多,但北方絕大多數的粥,嚴格來說都在稀飯的範疇,跟南方的粥有區別。
但耿立山開口了,自然不會無的放失。
老黃好奇的問道:
“立山先生說的是什麼粥啊?不會是雜糧粥吧?”
耿立山搖了搖頭:
“不是,是荷葉粥。”
一聽這話,崔清遠忍不住問道:
“把荷葉煮到粥裡嗎?”
“不,是把米粥熬好,關火之後,在粥上面蓋一張新鮮荷葉,等粥稍稍溫熱或徹底放涼時再揭開,那時候粥的顏色會變得碧綠,喝起來有股澹澹的清鮮,配上小鹹菜,解暑又開胃,特別適合三伏天。”
他簡單幾句話,把大家的口水都勾了起來。
別的粥都講究熱吃,越燙越好,但京城這邊的荷葉粥卻反其道行之,居然放涼了再吃。
這樣迥異的吃法,讓大家都產生了濃郁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