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熟蒸類甜品的代表——甑糕!陳燕:傷害居然會反彈?(1 / 4)

“宿主提議讓退休老廚師參與拍攝國宴紀錄片,觸發支線任務【老驥伏櫪】:請宿主邀請二十位以上的退休國宴總廚參與紀錄片拍攝,完成後獎勵完美級魯菜烹飪技法型別抽獎一次,川菜味型抽獎一次!”

聽著腦海中的提示音,林旭微微有些詫異。

師父他們那群退休老師傅加在一起,也只有十八位而已,系統居然要求達到二十位,難道還得請外援?

想想還真需要這樣,因為十八位退休總廚不一定都有時間。

他們有的在自家的酒樓發光發熱,有的已經回老家頤養天年,有的甚至隨著子女定居沿海城市。

一般人聽說這種拍攝可能會立馬趕來,但這群老師傅,光跟領導人的合影就不知道有多少張,年輕時候各種採訪也接連不斷,名聲對他們來說已經可有可無。

所以這事兒還真要好好琢磨琢磨,得提前跟大家約好,把二十個人湊夠。

這不僅是為了完成任務,同時也是為了讓網友們和廣大觀眾記住這些曾經站在烹飪最高殿堂的老師傅們。

他們的貢獻,值得這樣的榮譽。

最主要的是,得先找個適合的人下手,說動對方,這樣再請其他人就好辦多了。

至於人選林旭也已經挑好,就是喜歡湊這種熱鬧的邱耀祖,這位老師傅太在乎名譽,而當年的開國第一宴又是淮揚菜。

身為淮揚菜領軍人物,他肯定會答應出鏡的。

只要他點頭,其他老師傅們也會半推半就的加入進來。

到時候再找幾個他們同輩的老師傅,湊二十個人還是沒問題的。

確定了拍攝國宴紀錄片之後,林旭便開車回去,而陳媛媛和竇雯靜則是幫曾曉琪開始寫策劃書。

這種策劃書難度比較高,既要展示出節目的看點,也要顯示出歡樂傳媒的實力,同時還得留一手,防止有人拿著這份策劃書直接拍攝。

曾曉琪在電視臺曾經遇到過這種情況。

她剛畢業那年,策劃過一個訪談類節目,圍繞著社會熱點話題進行討論。

策劃書交上去,一直沒有迴音。

一個月後,臺裡另一個導播突然張羅了一個訪談節目,而節目的內容形式,跟曾曉琪策劃書裡寫的一模一樣。

這讓她大為光火,剛表示了異議,就被領導以“年輕人要多鍛鍊”為由,調到了剛成立的旅遊頻道。

“曾小姐放心,這些策劃書一旦不被批准,我就打包整理後送過來,電視臺不會留存檔,如果有人盜用了你的創意,我帶頭幫你起訴!”

駱嘉耀好歹也是臺裡的領導,多少還是有些話語權的,否則也不會張羅著做新節目。

這話讓曾曉琪很感動,當年要有這麼靠譜的領導,或許在電視臺的發展,也不會那麼磕磕絆絆了。

林旭回到店裡,先看了看浸泡上的糯米和紅芸豆,接著又讓車仔把明天要用的去核大紅棗和金絲蜜棗準備好。

做甑糕離不開大棗,這甚至是甑糕的靈魂。

普通的大棗雖然賣相不錯,但蒸熟後會有一股酸味,而且蒸得時間越長酸味就越濃,所以要用一些蜜棗搭配一下,用蜜棗的甜味來壓住紅棗的酸味。

除了這些,他還讓車仔買了一個底部帶眼的大盆,說是盆,其實更像是一個桶,比較深,能放進蒸櫃裡。

用的時候,直接將整個桶放進蒸櫃的蒸氣出口開始蒸制。

這既能有源源不斷的蒸氣,同時也能讓食材相互融合,蒸得更加入味。

第二天吃過午飯,林旭將紅棗浸泡一下,開始製作。

他先將體積脹大一倍的紅芸豆從水中撈出來,放進電壓力鍋中,加入清水,熬製二十五分鐘。

芸豆是一種很難煮透的食材,所以哪怕浸泡了將近二十個小時,還得藉助電壓力鍋才能煮到軟爛。

煮芸豆的時候,他將泡到用手一抿就碎的糯米盛到蒸盤中,放進蒸櫃裡,同樣進行蒸制。

另外,清洗後的去核大棗和蜜棗,也得蒸制後才能使用。

正忙活時,旁邊搭手的車仔好奇的問道:

“不能直接蒸嗎老闆?為什麼要先把這些蒸熟再做啊?”

林旭關上蒸櫃的門,設定好時間,這才說道:

“先蒸透再合在一起蒸,能讓口感更好,甑糕吃起來不僅軟糯香甜,同時還得有筋道的口感,只有提前把糯米蒸熟,這種口感才能凸顯出來……要是直接蒸的話,那不是甑糕,而是八寶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