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的前身。”
《金瓶梅》中的冰糖燉豬頭出場多次,作者每次還著重寫了只需一根柴,便將豬頭燒軟爛。
無數人都想知道,究竟怎麼靠一根柴來燉煮。
等吃了林旭做的扒燒整豬頭,耿立山才覺得,應該就是林旭這種先脫骨再燉煮的方式,之所以強調一根柴,估計是因為要全程小火。
而且《金瓶梅》的作者身為文人,應該不太懂下廚,所以就這麼寫了。
田清瀾喝了口銀肺湯:
“《金瓶梅》中確實有不少美食,各種大小宴席也描寫得事無鉅細,讓後人研究明朝市井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幫助……不知道立山先生對裡面哪道菜印象深刻?”
耿立山笑了笑:
“以前我感興趣的是銀絲鮓湯,很好奇為什麼孫雪娥因為這道菜被捱打,讓我對孫雪娥這個人物充滿了同情……等嚐到林小友做的銀絲鮓湯,我又看了一遍《金瓶梅》,找到了另一道感興趣的菜,也是讓我扼腕長嘆很久美食。”
周大爺雖然是管理層,但平時對古代通俗文化研究頗深。
一聽這話就問道:
“讓孫雪娥丟了性命的雞尖湯?”
耿立山點了點頭:
“想想古代那個社會,孫雪娥空有一身頂尖廚藝,卻不得施展,因為銀絲鮓湯而捱打,還因為雞尖湯而送命……真是個悲慘的女人,每次讀到這裡,都感覺一個活生生的人在我面前死去。”
文人比較容易悲春傷秋。
雖然是他們情緒更加敏感的緣故,但也從側面說明了,文字哪怕歷經幾百年,依然能準確傳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和意圖。
耿立山說完,其他人也心有慼慼,很認同這話。
林旭見大家都在為孫雪娥扼腕長嘆,導致氣氛不太好,便問道:
“你們……想不想嚐嚐雞尖湯的味道?”
崔清遠立馬來了精神:
“你會做?”
耿立山一掃剛剛的頹廢:
“既然這麼問了,肯定能做……林小友,今天要是能讓我嚐到雞尖湯,我家裡所有的字畫隨便你挑!齊白石的、徐悲鴻的、張大千的……他們的字畫我也收藏不少,能讓我得償所願,我拱手相送。”
林旭:“……”
一碗湯而已,不至於吧?
他趕緊說道:
“不用不用,你這麼說弄得我都不敢下手了,萬一讓你很失望,這不白佔便宜嘛。”
怪不得文化人不能做生意呢。
一上頭恨不得把家底送出去,再大的家業也沒法這麼造啊。
其他人雖然沒說話,但眼神中卻滿是急切。
顯然,大家都想嚐嚐雞尖湯的味道。
林旭起身說道:
“你們稍坐,我去把這道湯品做出來,滿足你們一下你們的好奇心!”
————————
第三更到!本章5200字,求月票啊兄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