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點。
高大爺再次將丸子倒進去一半,繼續炸制。
十秒鐘後,從鍋裡撈出來,用漏勺顛幾下,讓外殼重新變酥,約莫鍋裡的油溫快到九成熱,將漏勺中的丸子倒進去。
復炸七秒出鍋。
這會兒丸子的外殼已經變成了棗紅色,看起來很漂亮,盛在漏勺中的時候卡卡作響,聽聲音就足夠酥脆。
要不是親眼所見,林旭根本想不到,這肉丸短短一會兒居然被炸了四次。
而每次都在油鍋中扎個勐子就出來,跟印象中的炸肉丸有著明顯的區別。
見師父把復炸好的丸子從鍋裡舀出來,準備往竹筐裡盛的時候,林旭立馬在心裡默唸一聲:
“使用烹飪學習卡!”
很快,幹炸丸子的完美級做法就學到了手。
高大爺把丸子盛出來,並沒有直接炸剩下的,而是衝林旭說道:
“嚐嚐,說說感受。”
一旁的謝保民輕輕一笑,得,師父這是準備聽讀後感呢。
大婚的日子還不忘教學,不知道的還以為跟灶臺結婚了呢。
林旭也沒客氣,拿起一雙乾淨快子,將一顆丸子夾起來,他沒有蘸早已經準備好的老虎醬或者椒鹽,而是先湊近聞了聞丸子的味道。
由於嗅覺已經加強,他輕易就從表皮被顛開裂的地方,聞到了裡面那濃郁的肉香。
至於為什麼不蘸蘸料,則是為了品嚐肉丸本身的鮮香味,這是試菜的規矩,也是一個廚房管理者的必備技能。
透過白嘴吃,能分辨出食材是否新鮮,調味是否合理等因素。
聞過之後,林旭將肉丸送進嘴裡。
入口帶著油脂的香味和溫熱,咬一下丸子,香酥的聲音便從嘴裡傳了出來。
接著口腔裡就充滿了一股濃郁的鮮香味,甚至還有豐盈的肉汁,這樣的口感和味道,讓肉團和外表的酥殼形成了強烈反差。
好吃!
這種美妙的口感,真是讓人一口就沉迷其中。
最經典的是,儘管外殼很酥,裡面的肉團很軟嫩,但都不需要怎麼咀嚼。
酥殼剛咬下去就裂開,裡面的肉團更是一抿就化開,嫩得像是獅子頭一樣。
但獅子頭是微火燉了好幾個小時的結果,而這種丸子,只是在高溫油鍋裡炸了幾次,每次還只有十來秒鐘。
但口感上,卻有一種殊途同歸的相似感。
這或許就是中餐的魅力吧。
一顆肉丸吃下去,林旭說道:
“好吃,裡面的肉超級鮮嫩,還汁水豐盈,感覺不像是炸出來的,而且外面的酥殼和裡面的肉餡沒有連著,好像形成了一層中空帶……不愧是京城名吃,就是美味。”
高大爺笑著拿起一顆丸子,輕輕一掰,就能看到外面的酥殼和裡面的肉團確實已經分開:
“你說的不錯,幹炸丸子吃的就是這種反差感,外面越幹,裡面的肉就越鮮嫩,而復炸好幾次的原因……”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用手撕下一塊酥殼用力擠壓,也沒什麼油脂出現。
跟印象中油炸食物噙滿油脂完全不同。
謝保民說道:
“不光這道幹炸丸子,別的菜,也忌油膩,比如烤鴨,鴨坯晾制時間不夠,爐溫不夠高,就會有很多油脂……你得多注意。”
接下來,高大爺把剩下的丸子復炸完畢,又準備了別的菜品,順便將餃子煮出來,今天這頓婚宴就正式開始了。
cy和蘇佩佩聊得很開心。
cy迫切想知道一線教學面臨的問題,而蘇佩佩也根據和cy的聊天,鍛鍊了一下口語,並糾正了不少詞彙的發音。
國內英文教學,好多人都是照本宣科,發音不標準也就算了,語言思維也是中式思維,這樣的英文,哪怕考試分數再高,遇到老外還是抓瞎。
不少英語過專八的外語系學生,跟老外一聊天就懵逼,完全不知所云,就是沒有按照西方人的語言邏輯來組織語言。
“蘇,跟你聊天很開心,讓我學到了很多。”
cy掏出手機,直接將自己的微信二維碼展示出來,要求加微信。
老外行為上更直接,不像國人喜歡含蓄委婉。
羅珊拿著一瓶紅酒走過來,見到這一幕忍不住說道:
“翠花兒啊,還想著曲線救國嗎?”
cy戴著的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