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炸丸子跟炸肉丸有著本質的區別!”
高大爺把油鍋架在灶上,將火調到最大,接著將提前浸泡好的土豆澱粉端過來,先調成稀湖湖,緩緩倒進醃好的肉餡中。
接著又往裡面撒了一些白芝麻,便用手開始攪和。
林旭好奇的問道:
“都有哪些區別啊師父?”
他對幹炸丸子的理解,還停留在普通的炸肉丸上。
一旁的謝保民說道:
“最大的區別就是……幹。”
幹?
這也算區別?
林旭剛準備讓師兄別打岔,高大爺便說道:
“你師兄說得沒錯,幹炸丸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幹,丸子的外皮不夠幹酥,就說明炸的不夠,要是一捏就出油,說明火候差點意思。”
澱粉湖倒進肉餡中後,再稍稍攪動幾下,就跟肉餡摻在了一起,並變得粘稠起來。
這個時候,依然要防止肉餡上勁兒。
得讓裡面的瘦肉丁和肥肉丁以鬆弛的狀態放進油鍋中。
高大爺把肉餡調好,慢慢等著鍋裡的油溫上來。
他說道:
“家裡的灶具因為火力弱,做幹炸丸子有一定的難度,要是在飯店做,就相對簡單一些,定型撈出來,再復炸兩次就行,比較容易。”
林旭有些疑惑:
“一共炸三次?”
“對,在店裡炸三次,家裡這種小灶,甚至可能要炸四次,這樣才能達到外酥裡嫩不油膩的口感。”
油溫六成熱,高大爺開始炸制。
他左手在盆裡,抓著肉餡團了幾下,接著就從虎口的位置擠出一顆圓形的丸子。
個頭不大,圓滾滾的。
丸子下進鍋裡,接著繼續往裡放。
要是專業大灶,這會兒就得把火調小了,免得油溫過高,導致丸子表面炸湖,但家庭小灶不用操心這個,直接大火炸就行。
高大爺一口氣往鍋裡放了二十多顆丸子。
接著拿起勺子,在鍋底推了一下,防止有丸子粘著鍋底導致湖掉。
灶上的火大,鍋裡的油溫也始終保持在六成以上,所以下進去的丸子很快就定型,表面還形成了金黃色的焦殼。
這個時候,高大爺拿起漏勺,將丸子一股腦撈出來,端著漏勺在油鍋上面顛幾下,倒進了旁邊準備好的不鏽鋼盆裡。
林旭有些好奇的問道:
“剛定型就撈出來?”
“對,剛定型就得撈出來,不然油脂會浸入到丸子內部。”
“那能熟嗎?”
高大爺拿起密漏,將鍋裡的油渣打出來,開始炸第二鍋。
他邊忙活邊說道:
“所以要一遍一遍的炸,一直炸到裡面的肉團被熱氣熥熟,外面這層焦殼浸的油脂全都被炸出來。”
做幹炸丸子,需要不斷讓丸子在油鍋裡快進快出。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油脂浸入到丸子內部,同時也為了讓肉丸更加幹酥,而裡面的肉團,則更鮮嫩。
這種做法,用專業灶臺確實更方便,每次入鍋炸十來秒,三次過後,肉丸基本上就已經熟透,外殼也會徹底炸焦炸酥。
但家庭小灶,這種做法相對難一些。
高大爺分三鍋才把所有丸子炸制定型。
林旭注意到,師父每次往外撈肉,都會特意在油鍋上面顛幾下。
剛開始他以為是在控油,還尋思等會兒還復炸呢,這會兒控油有什麼用,等會兒下進油鍋裡不照樣會變得很油膩嗎?
但等他研究後才發現,這麼做跟控油沒多大關係。
好像是為了讓丸子的外殼破裂。
而外殼破裂後,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丸子的口感更香酥!
想通這些,林旭心裡有種莫名的欣喜。
烹飪中的一些環節和要點,只要認真觀察,也能發現裡面的玄機,沒必要一味的靠系統。
畢竟系統是外在的,學到本事才是自己的。
正想著,腦海中響起了系統的提示音:
“宿主善於觀察,發現幹炸丸子的烹飪秘訣,完成隱藏任務【善於觀察】,獲得特殊道具九五折優惠券一張,恭喜宿主。”
哇靠!
這也有獎勵?
林旭沒想到自己就是認真觀察了一下師父做幹炸丸子的要領,不僅完成了一個隱藏任務,甚至還獲得了一張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