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與其結相同的手印時,會產生特殊的身體的力量和意念的力量,這和佛菩薩及本尊修證的本位力量的身心狀況是相應的。
在密教中手印是指曼荼羅海會諸尊為標示其內證之三昧境界,或修行者為了表達同於諸尊本誓,而於其手指上所結的密印,屬於本尊身、語、意三密中之身密。
由於佛陀的三密作用極為微細甚深,非思惟所及,連十地菩薩也不能完全了知故稱三密,與眾生之三業相應能生起不可思議之大用。
眾生之三密中,行者手作本尊之印契,乃至行、住、坐、臥等一切事業,皆稱之身密;口誦真言乃至一切言語等口業,皆稱語密;心中觀本尊,乃至隨一切因緣起念,各種事業,皆稱為意密。
廣泛的身密不是隻有手印而已,任何的體姿都是屬於身密的範圍。人們的手很靈巧能夠做出各種姿式,但都是建立在染汙的無明上,所造作的動力都是來自食、瞋、痴、慢、疑。例如因為憤怒而舉起拳頭打人,甚至發展成一套拳法,或拿起武器攻擊別人等等,無不是受無明的驅動,所造作出來的染業。
而大手印,則是一種護持修行的手段,這種特殊的精神修煉方法,當真讓林沙驚訝不已,無論當作純粹的武學還是特殊的精神修煉之法,都是一門了不得的神奇法門,與道家那些不傳之秘觀想之法極為相似。
至於〈龍象般若功〉,自然更是大名鼎鼎。
龍象般若功是載於龍象般若經上,份屬密宗裡至高無上的護法神功,共分十三層,其外功掌力強悍兇勁,具有十龍十象的巨力,每一招都重有千斤之力,威力無比。
這功夫循序漸進,本來絕無不能練成之理,若有人得享千歲高齡,最終必臻第十三層境界擁有‘十三龍’‘十三象’之力,只是人壽有限,密宗中的高僧修士欲在天年終了之前練到第七層、第八層,便非得躁進不可,這一來往往陷入了欲速不達的大危境。
北宋年間,藏邊曾有一位高僧練到了第九層,繼續勇猛精進,待練到第十層時心魔驟起無法自制,終於狂舞七日七夜自終絕脈而死。
也只有神鵰時期的蒙古國師金輪法王天縱其才,在中原一干絕頂高手的刺激下,於有生之年練成龍象般若功第十層,而後大發神威連敗中原絕頂高手,能與神鵰俠楊過的‘黯然逍魂掌’對抗絲毫不落下風,可見神功之威力。
說起來明教的護教神功乾坤大挪移也吹得一塌糊塗,說是練至第七層就可天下無敵,就是不知道若是龍象般若功練之十二層,兩者直接誰更厲害一些?
本來林沙向謝遜推薦的是龍象般若功,後來謝遜經過思量還是拒絕了林沙的好意。
為什麼呢,按謝獅王的說法就是,這玩意進境太慢,以他的實力已經相當於龍象般若功的七層水平,要是想再進一步不知道得何年何月,於他報仇無益。
林沙想想也覺得是這麼個道理,而後便將大手印功夫執意交給謝遜。
謝遜這次倒也沒推脫,作為江湖一流高手說實話他的攻擊手段確實乏善可陳,除了一門少林絕學音波〈獅吼功〉之外,其餘手段真真上不得檯面,不過仗著一身雄厚內力而已。
而大手印功夫不同,只要他精神修為達到一定境界,大手印功夫便可水到渠成,無論拳腳刀劍全部可化入大手印功夫,而且大手印功夫外在表現一向剛猛無鑄,正好十分適合謝遜的出手習慣。
謝遜能從一個明教普通弟子,短短數年時間便爬到四*王之位,除了他的武功不弱之外,聰明的頭腦以及利索的辦事手段也是他的優勢。
這些優點放在學習功夫之上也一點不差,起碼那幾位幫助謝獅王入門的密宗喇嘛,見到謝遜那天才般的修行速度,眼睛瞪得溜圓滿臉的羨慕驚歎,恨不得將謝遜拐到自己宗門好生栽培一番。
當然,喇嘛們不過想想而已,謝遜是什麼人什麼身份,他們身後的宗門廟實在太小,根本就容不下一位金毛獅王。
謝遜也沒讓林沙失望,等他返回中原武林之後,憑藉一手隱藏得很好的大手印功夫,直接衝入江湖一流顛峰高手之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