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儲存著,聽他說,用他那種方法處理過的春筍,可以吃上一年左右。
春天的時候,王家村山上的竹林除了保留下最基本上增長的竹子,其實的春筍全被採摘了送到了許家小院。
傻柱叮囑過大齊,這東西儘量省著點用,只拿它用來當配料提鮮,希望能堅持到明年春天,等到新的一批春筍上市。
京城這邊天氣嚴寒,是不可能挖冬筍的,而外地的冬筍,也很少有往京城這邊運的,想要買到,只能靠運氣。因為這玩意兒只是個配菜,並不像糧食那樣受人重視,暫時還沒有太多人願意在這種事情上花功夫。
有了這些鮮味十足的配料,再加上傻柱特意調製的高湯以及精心製作而成的雞蛋豆腐。
這道菜的味道,可想而知有多美味了,想想就讓人流口水。
除了這道三鮮雞蛋豆腐,今天傻柱還準備了八寶鴨,松鼠魚,東坡肘子,甲魚湯這些大菜,還有麻辣兔肉,韭菜炒螺肉,以及山菌燉土雞這些農家菜,也有回鍋肉,京醬肉絲,宮爆雞丁,腐乳空心菜這些家常菜,甚至還有花生米,拍黃瓜這些下酒的小菜。
可以說得上是大雜燴。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受食材的限制,61號人家的選單就從來沒侷限於哪個菜系,向來是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有什麼食材做什麼菜,什麼樣的做法受歡迎就怎麼樣做,於是,漸漸地就變成了大雜燴這樣一個局面。
…不過,這也算是小飯館的一大特色吧,對於那些想要品嚐各種不同美食的人來說,到小飯館來,會經常碰到一些驚喜。
眾人一通忙活,時間過得很快,太陽已經升得挺高了。
這時,在外面玩的小旭像一團小旋風一樣衝進廚房,邊跑邊大聲叫著,“爸,爸,來客人了!”
他媽林鴻月跟在後面,追得氣喘吁吁的,“這小子,跑這麼快做什麼!”
她先是笑罵了小兒子一句,然後才和丈夫說道,“柱子,曉娥他哥已經領著客人過來了,準備上冷盤吧!”
傻柱一愣,“這麼快?”
林鴻月指了指已經開始炒菜的大齊,“不早了,大廳那邊的桌子已經坐滿了。”
傻柱這才反應過來,他抬頭看了看牆上掛的時鐘,那時針赫然已經指在了11點那個位置,而分針早就過了三點鐘的方向,往下走去。
原來已經十一點一刻了啊。
他擦了擦頭上的汗,還好,準備工作已經差不多了。
於是,他拿起托盤,把事先準備好的八道冷盤一一裝盤。
除了剛剛提起的花生米和拍黃瓜,另外六道菜是涼拌土豆絲,鹽水毛豆,拌茄泥,白灼小河蝦,蒜泥白肉,肉皮凍。
份量很小,統一用小小的碟子裝上,看著還挺像那麼回事的。
然後,把托盤交到許大茂的手上,由他親自送到包廂裡。
包廂內,由婁曉娥領著家國和家安親自在這裡當服務員。
家康不太喜歡服務員這一角色,他坐在了收銀臺前,頂替了他奶奶的工作。
人多力量大,雖說今天多了一桌尊貴的酒席,大家夥兒還是遊刃有餘地完成了任務。外面大廳的客人也都吃得很滿意,只除了一條,特色菜還是量不夠,還有,桌子太少,要等。
如果這兩個問題能夠解決,那暫時可稱得上完美了。
包廂裡,有婁大哥與婁曉娥兄妹倆一唱一和,還有家安這個活躍氣氛小能手在,氣氛一直很好。
這邊的選單是提前一天擬好的,婁曉娥早就背熟了,有關每道菜的一些特點,以及簡單的做法她也都瞭解了一二。
這樣,在客人問起來時,她都能簡單地說上兩句。
至於家國,他是負責倒酒的,雖然他的話不多,可畢竟氣質放在那兒,婁大哥的朋友在閒聊時就問起家國是在上學還是上班,自然而然,京城大學在校身的身份就掩不住了。
客人們不管心裡怎麼想,表面上都對家國稱讚不已,婁大哥也覺得臉上有光。
在客人們當中,有兩位女客人,一位是婁氏財務部派來的代表,姓張,另一位則是婁大哥在京認識的林姓香江商人,兩位都是女強人。
她們則對活潑大方的家安更感興趣,不一會兒,家安就張姨和林姨這樣叫開了。
今天這一桌酒席,雖說沒有什麼特別昂貴的大菜,但經過傻柱的精心烹調,味道確實是不一般的好。
…反正客人們都吃得很滿意,而對婁曉娥母子三人細緻周到的服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