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流水般過去,一轉眼已是深秋。
秋風起,樹葉落,環衛工人忙。
景鄉衚衕61號院裡,小飯館的生意依舊紅火。
不說是日進斗金吧,可也算是細水長流,每天都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就這樣源源不斷地湧入許何兩家人的腰包。
三個老人的早餐生意也是越來越好,他們的豆腐腦和茶葉蛋已經聲名遠揚,每天都有很多別處的人慕名而來。
不過他們的短板也很明顯,那就是品種太單一了,客人可選的餘地太少。
這不,三個老人家最近總湊在一起嘀嘀嘀咕咕的,商量著該如何將早餐的品類豐富起來。
可這樣一來的話,勢必要增加人手了。
這時的許父許母早已非吳下阿蒙,也不再堅持說什麼活兒都要自己親力親為了。
僱用人的好處,他們從飯館和兒媳的服裝生意上算是看出來了。
於是,許父本來想去找兩個臨工的,可沒想到被楊春桃和劉建設知道了,他們倆主動請纓,想接下這個活兒。
他們倆人是相當缺錢的,一個要賺錢寄給鄉下的女兒,一個要多賺錢想給寡母一個安逸的養老生活。飯館上班時間晚,早上那段時間就空下來了,他們就一直想到份臨時工作乾乾,可是市面上臨時工作機會本就不多,再加上他們又有時間限制,那就是難上加難了。
現在飯館早市要請人,他們怎麼可能會錯過這個機會?。
許父本不想同意的,因為在他看來,同時做早午晚三市,工作時間就太長,人也會太累,他怕兩人吃不消。
可許母卻在楊春桃的哀求下心軟了。
雖說兩人際遇這不同,不過她們都是做母親的,許母很能理解春桃那一片慈母心。
同意一個,另一個當然也不好不同意。
這倆人都是勤快的主兒,春桃做麵點的手藝好,所以主力是她,而劉建設則給她打下手,把力氣活兒全給包圓了。
也就是說,現在早餐這一塊兒,一共有五個人幹活兒了。
而早餐的品種也在原先的老三樣基礎上,增加了好幾個品種,有林母拿手。
可是,有個難題擺在面前,這也是之前就存在的問題,那就是缺糧。
於是,許大茂又找藉口,說是透過關係找了一批小麥。其實他就是清理了一下空間的庫存,倒騰出來一批小麥給他們作為啟動糧。
拿到磨坊去,磨成麵粉。
這樣就可做成麵食賣出去,賣面料肯定是要收糧票的。
然後這些糧票又可以去購糧,如此這般,就可以良性迴圈起來。
解決了原料問題,至於其它的事情,許大茂就撒手不管了。
人老成精,三個老人加起來都快兩百歲了,老話說得好,他們過的橋比他走的路長,吃的鹽比他吃的米更多。
他們應該吃不了什麼虧的,所以許大茂放心得很,就讓他們自己去隨便折騰了。…從之後的那段時間的營業額來看,效果相當不錯。
為此傻柱還特地送了瓶好酒給許父,以表達他的謝意。
感謝他在擴大早餐生意之後,沒有乘機踢走林母,而是繼續保持現狀,三個老人各持二成的利潤。
而增加兩個新人,每人每月開十五元,加起來就是每月要多出三十塊錢的開銷,這被加進了成本中,分攤下來,他們三個“老闆”一人要承擔六塊錢,可是,新增了這兩個人之後,多賺的錢遠遠不止這個數,許母計算了下,增加了品種之後,他們每人每天能多分大約三塊錢,算下來也就是每個月九十塊,刨出去那六塊錢,淨增八十多塊。
“難怪之前人人都想當資本家呢,坐在家裡收錢的感覺實在是太好了!”放下算盤,許母把計算的結果告訴了老伴兒跟老姐姐林母,最後來了一句感嘆。
她的話頭立馬就被許父給攔下了。
“噓,資本家這種詞兒還是早說,尤其是在外面,省得招了人的眼。現在可不比之前,大家都知道咱家賺了錢,得了紅眼病的人可不在少數,咱們出去說話得小心著點。”
林母點頭表示同意。
“老弟這話說得沒錯,老妹子,咱們還是得小心點,防人之心不可無,先前那些年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不能吧,我一個老太太,難不成還有人想著整我?”許母有些不信。
許父就給她擺了個事實,“你還真別不信,前些日子我碰到咱們街道的主任,他話裡話外就在提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