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孵小雞一事,起因其實與許大茂家的飯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原來,隨著小飯館對雞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王家村村民們養的雞可就遭殃了。
尤其是入了秋之後,各種湯品越來越受歡迎,而雞湯一向就是主力,因此雞肉的消耗與日俱增。
大山這孩子機靈,是他最先發現事情不對勁的。
平時有空時,他就喜歡滿村子亂竄,誰家養了幾隻雞、幾隻鴨、或者幾隻羊,他基本都門兒清。
可最近他發現,村子裡的雞是越來越少了,再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村子裡就會沒雞可賣了。
其實他爹王強也注意到了,最近村子裡的雞蛋供應量太少了。許家的飯館因為早餐要賣茶葉蛋,雞蛋的需求量巨大,早就透過林鴻月開僻了另外的採購渠道。而王家村的雞蛋每回送去也只能算是個添頭。
眼瞅著跟這麼好的賺錢機會白白錯過,王強心裡跟長了草一樣。
再加上兒子大山回來說,村子裡的雞越來越少了。他馬上就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如果再不採取措施,他們將會又少一項賣雞的收入。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也算得上是一個機會。
於是,他請了父親,也就是老王村長出馬,召開了一個村民大會,開始動員大家夥兒多養雞。
當然,這並不是他一時起意之下的念頭,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才產生的想法。
這大半年來,他基本隔天就進城一趟,可不僅僅是去送菜的。
他還長了不少的見識,每回送菜過去,只要有空,都會跟許父他們聊一聊天,有時碰上傻柱跟許大茂他們,還會多逗留一會兒,不要小看這些閒聊,他從中獲益匪淺,慢慢的,他的某些想法也漸漸變得不一樣了。
每次穿行在大街上,看著那平整的街道,路上行人身上的衣服基本上都找不到補丁,很多人竟然在不年不節的日子都是穿的新衣。這對於他這個一年到頭都置辦不了兩件新衣的人來說,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而在許家的院子,他曾被邀請到後院參觀過,一圈轉下來,那真是感慨萬千,在他看來,這種生活,可稱得上是神仙日子了。
對於這些,羨慕是肯定的,不過在羨慕之餘,他想的更多的是,要怎樣做,才能帶領著鄉親們一步步擺脫眼下的貧困,爭取早日過上跟城裡人差不多的生活。
之前可能沒辦法,但是,有一個現成的機會擺在面前,就看他們能不能抓住了。
因為,他想到了許大茂曾經無意中提起過的一個詞,那就是規模經營。
當時許大茂說這個詞是用在他家的小飯館上的,也是閒聊時說起,說他們家的飯館還是太小了,根基太淺,也就是現在市面上飯店不多,他們的生意才這麼紅火,如果多了的話,將很有可能在競爭上不佔優勢,到時想要生存下去,就只有走兩條路,一條就是特色經營,另一條就是規模經營。
…特色經營很好懂,就是搞有特色的菜嘛。
可規模經營他就有點不明白了,於是他就問許大茂這是什麼意思。
許大茂一愣,他剛剛只是隨口一說,沒想到被王強給聽進去了。
其實他也是現學現賣。
規模經營也作規模化經營:就是使企業生產經營要素及其產品實行集中化,達到理想經濟效益的界限產(銷)量的過程,即達到規模經濟的過程。
不過如果他這麼說的話,可能王強並不一定能理解。
所以為了能說明白,他就舉了一個例子,很湊巧,他就是舉的養雞的例子。
“規模經營的適用範圍很廣,可以用在工廠企業,也可以用在飯店服務業,更加可以用在你們農村的生產生活中,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就拿你們農戶養雞這件事來說吧,現在你們應該都是各家各戶零星的在養吧,高興養幾隻就養幾隻。規模養雞則不同,一次性至少也得幾十上百隻雞,統孵化,統一育苗,統一飼養,這樣做的話不但更節省人工,出成雞跟雞蛋的效率也更高。”
當時許大茂只是這麼一說,而王強也就是這麼一聽。
不過,在意識到村裡馬上就要遇上“雞荒”時,他就立馬想到了許大茂說的這些。
是不是自己村裡也可以搞一搞這個規模化養雞呢?
他是越想越心動。
不過現在村子的形勢跟以前不同了,現在實行的家庭承包責任制,不再是以公社跟生產隊為單位的集體農業社會了。如果他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