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得算計著點嗎?
60年代的京城那冬天可真是冷啊,自己兒子才幾個月大,屋裡一定要時時刻刻保持著溫暖才行,小孩兒和老人最怕的就是過冬了。
到了家,徐師傅見他就開口問到,“見著我那老朋友了嗎?”
“見到了,李師傅人很熱情,一聽說您是我師傅,全給我裝的蜂窩煤,還送了一袋子散煤。”
許大茂很高興,蜂窩煤可比原先的煤球耐用多了,同樣的份量,雖然體積大一點,但可多用很長時間。另外,送的這些散煤他可以用來自制煤餅或煤球,至於製作方法,老一輩的京城人就沒幾個不會的。
聽得這話,徐師傅也很滿意,“嗯,那就好,冬天可冷,千萬別凍著我們小家國。”
“師傅,您記著把您家的煤本兒找出來,下個禮拜天我再去幫您把煤和柴火給拉回來。這天兒越發冷了,您那屋也要快開始生爐子了吧?”
師傅對他好,許大茂也不能只顧自己,他老人家一個人生活,作為徒弟他得方方面面的幫著惦記著。
許大茂忙活著準備過冬的東西,天氣也一天天地變冷,到了11月,已經下了第一場雪了。
好在,兩條大被子和小家國的睡袋都已經做好了,找的是許母的閨蜜蘭花嬸兒幫的忙。
蘭花嬸兒是祖傳的手藝,祖上前幾代都是彈棉花的,手工是一等一的好。工錢許大茂沒給錢,給了一斤棉花。
把蘭花嬸兒高興得,在許母面前把許大茂誇成了朵花兒。
這麼好的棉花不多見的,她閨女正好春節要結婚,這斤棉花夠給她做一件棉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