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放著好好的宰相不做,肯定有難以言喻的苦衷,肯定是不得已的,因此捏造了不少故事和流言來解釋他們自己心中的疑惑。如謂王安石歸山之後,一直希望再次起用,一次神宗派中使前來賜金,王安石初聞大喜,以為將再得用,後來發現只是賜金,於是氣急敗壞,乾脆賭氣不受,將黃金轉送寺院。又道神宗厭棄王安石,故八年不復召,臨終亦以司馬光託孤,不用王安石。還稱元豐改官制,王安石大吃一驚,認為如許大事不讓他知道,肯定是皇帝對他有怨氣,於是做詩歌頌元豐,以諂媚神宗,得全性命云云。
此類妄說既不知安石,又不明神宗,更不知二人相知之深、情誼之厚。王安石既然下決心歸隱山林,又怎麼會期待被再次起用?他要是依戀相位,又何必一再辭職?如果神宗厭棄王安石,又怎麼會一再遣使問候,終生恩遇不衰?以神宗與王安石相知之深,知道他這次是徹底下了決心,無論如何也不會再出來了,他又何必打擾一個退職的忠心耿耿的老臣,讓他不得安寧?元豐改官制,怎麼會跟一個退職的人商量,王安石豈是如此不明事理、氣量狹小的人?以王安石的個性,讓他諂媚皇帝、以求保身是不可想象的,以為神宗有意加害安石更是痴人說夢,造謠誣衊。
王安石以自己的忠心和誠意贏得了神宗的理解,使他得以未到耳順之年即悠遊林下,與猿鶴為伍,同山川為伴,自由自在地度過了最後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