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把斯拉夫人天然地分為了東、西、南斯拉夫三大系統,這些斯拉夫系統在中世紀長久地隔絕。這一點和日耳曼人在西歐的廣泛交流不同,各支斯拉夫人在中世紀很少有什麼聯絡。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東歐平原上的炊煙升起
東斯拉夫人似乎在農業方面頗有天賦,遷入東歐平原之後,開始廣泛使用鐵製農具,如犁、鋤、斧、鐮等,田地耕作方式逐漸取代了伐林耕作,並逐漸學會飼養家畜、打獵、採集蜂蜜等。
東斯拉夫人以穀物為主食,所以在語言形成的早期就出現了穀類、莊稼、食物、麵粉、稀飯以及烤、煮等詞彙,飲品主要是用蜂蜜製作而成,表示畜產品的詞如產後初乳、幹酶、奶渣等出現得相對較晚。一些阿拉伯和拜占庭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描述了東斯拉夫人簡單的衣著:寬大的緊腳口褲,短外衣,長袍,長襪,冬天則穿毛皮服裝。
東斯拉夫人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有關自然界知識。農耕使他們懂得了作物種植的方法,對影響耕作的氣候和天氣變化有了認識,產生了按月亮出沒把一年分成若干月份的歷法。而打獵、採集蜂蜜、蜂膠、捕魚等經濟活動則使他們獲得了森林草原地帶的自然條件和動物、植物知識。東斯拉夫人已經有了關於金、銀、銅、鐵等金屬以及某些合金如青銅的效能的概念。
他們一般都住在半穴半室的小屋裡,這種小屋的屋頂呈人字形或三角形,室內有一個爐灶,靠牆架設約一米寬的木板。居室旁邊另有放置雜物的屋子,許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木製的,如獨木舟、木車輪、二木盆、木壺、木勺和木桌凳。一些比較大的城堡如基輔、契爾尼哥夫、斯摩稜斯克、諾夫哥羅德等很快便出現手工業生產的集中地。在有鐵礦蘊藏的地方,鍊鐵爐和鐵匠鋪相繼出現。有些工匠專門利用外來的材料製作首飾;紡織、製陶、毛皮製作、木材加工等行業也如雨後春筍般先後出現。
隨著血親氏族關係的逐漸瓦解,各氏族間開始透過婚姻建立相互之間的聯絡。東斯拉夫人由近親組成的複雜的大家庭,逐漸發展成為同一族人的村莊。他們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若同一親族的村莊裡婦女數量不夠,就要從別的氏族那裡強搶,所以這個時期就形成了一種“搶親”的習俗。在“村界邊的宴遊之地”,也就是村口的湖濱、河岸,各個村莊的男女們聚集於此,相鄰的不同氏族共同祭祀,這往往是搶親的“易發時段”。
由於這種強搶別族女子的無理行為,逐漸引起了氏族間的敵對行動,於是出現了聘禮,即向被搶女子的親族付錢。後來,聘禮成為公開的買賣婚姻,按照雙方的協議,女方親族把女子賣給男方。根據編年史中的描述,那時波利安人已脫離了這種野蠻狀態,在他們那裡不是女婿來女方聘娶妻子,而是女方在晚上把女子送到女婿家裡,第二天再把男方的聘禮或女方的嫁妝送過去。於是,在多神教的羅斯,合法的妻子被稱為“嫁來的女人”。從搶妻到聘娶再到嫁女,東斯拉夫人婚姻形式和習俗的變化,反映了氏族關係逐漸瓦解過程的各個階段,婚姻使得男方和女方的親族成了自己人,其結果是各個氏族的相互接近,姻親成為親族的一種形式。東斯拉夫人原來的氏族公社逐漸為地域性的農村公社所取代,它們在南方被稱為維爾夫,在北方被稱為米爾。在這種由若干家庭組成的農村公社中,住宅、勞動工具、小塊耕地和勞動產品是私有的,森林、牧場、水源和土地則歸公社所有,集體使用。
隨著私有財產的出現,一些部落首領便開始斂財,儘可能地把土地和戰利品據為己有,原來的侍從親兵也成為一個特權階層,得到原屬公社的土地作為領地。仍然經營小塊耕地的公社成員失去了戰士身份而成為自由農民,也有一部分公社成員則淪落為王公貴族的家奴。在東斯拉夫人中出現了奴隸制剝削形式,但由於當時生產力已達到一定水平,加上受到自然條件限制和已經完成封建化的拜占庭的影響,奴隸制始終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東斯拉夫人沒有經過奴隸制佔支配地位的階段而直接進入了封建社會。
自從東斯拉夫人踏入東歐平原後,就處在與他們的阿里安親族(稍早些時候在西歐開創新歷史的日耳曼部落)完全不同的環境中,但是他們卻在此之前已經具有屬於整個阿里安部落的原始文化。當流浪的日耳曼人在廢墟上定居之後,便一直生活在被他們征服的羅馬人和羅馬化的外來人之間,並受到後者的文化的直接影響。而東斯拉夫人卻與日耳曼人截然不同,他們生活在無邊無際、荒無人跡的平原上,這個地方的過去沒有為他們留下任何生活設施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