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有聲音在喊打那個夾公文包的。我慌忙把公文包扔給包一頭,包一頭趕緊又扔給畢然,畢然又想扔給肖咪咪,最後肖咪咪把公文包扔進垃圾桶裡,大家躲在後面,譴責慘無人道的城管,商量要不要把白內褲脫下來揮舞一下……
身上黏糊糊的,我看了看,又聽了聽那些吶喊聲,問他們三個:
你們覺得拆遷隊裡,會有八十多歲沒牙的老太婆嗎?城管大哥會用掃帚和雞蛋這麼低端的武器嗎?
李可樂抗拆記 二(1)
菜刀妹狠狠地往我臉上砸了一塊創可貼,活像砸了一塊板磚,她一隻腳踩在板凳上,居高臨下:戴墨鏡,穿黑西裝,鬼鬼祟祟的,往藥店扔石頭,還拿著捲尺,你們不拆遷辦,誰拆遷辦?
自拆遷訊息公佈後這幾天,街口屋頂上一直輪流有小孩放哨,一旦有拆遷隊或城管前來,就將訊息樹放倒,各家各戶立即進入戰鬥狀態。我們一行四人從黑色奧迪車下來,清一色黑西裝,肥碩的包一頭還戴著墨鏡,一路觀察各個店鋪,還扔小石子試探,還舉著武器整體移動……
之前丁香街得到內幕訊息,這天拆遷辦將派一個特別小組來勘測地形,自公佈拆遷訊息後,拆遷辦根本不理會丁香街街民,不交流不談判,單方面宣佈補償價格,單方面勘測面積,單方面公佈拆遷日期……如有不服,立即強拆,丁香街本來以為按慣例有好幾輪口舌大戰,還請好律師,可拆遷辦根本不給這個機會,三天來只貼了一個通知:拆。當然還是按慣例在“拆”字外畫了個大大的圓圈。
關於“拆”字外為什麼一直會有個圈圈,網上有很多討論,有說這圈圈像個公章以示威嚴,有說這是整體LOGO,有說吐唾沫時能對準,有說這表示目標已鎖定……這些都沒見地,我從《山海經》到《黃帝內經》到《四庫全書》查了一遍,正確答案其實是:中國古代皇上在砍誰頭時專用的一個標點符號,具體說來是大禹開始,因為大禹治水后皇上就喜歡大面積殺人了。它相當於句號,但又是比句號更牛B的句號,所以體積也大了很多。一般的句號後面還可以再接另一句話,或提行再起一自然段說更多的話,但皇家的這個句號是大句號,就是一切完結,一切不必再說,朕意已決,違者砍頭……的意思,後面不可妄加任何字句,以免被下面人篡改成“不殺”,“可殺可不殺”,“殺他有個■用”。
所以就得用硃砂筆的大圈圈把它圈起來,想篡改都改不了——就像“此處不準倒垃圾”,你不加一個大圈圈,別人就會在前面加上“誰說”……篡改成了反問式的“誰說此處不準倒垃圾”,還有人會在後面加“是傻B”,就成了“誰說此處不準倒垃圾是傻B”,甚至再加上“傻B中的傻B,傻B中的戰鬥B”……所以圈圈一定要畫的,但由於這圈圈的神聖性,又是不準隨意用在倒垃圾這類事情,只能用在“殺”字上。自古以來中國皇帝殺人業務是很繁忙的,圈圈畫得太多,皇上未免也累,後來就把圈圈兒權交給了總督,再放給了撫案,再放給了縣令,要求寫下“殺”後,必須在外面畫一圈兒。
這是皇家司法一道聖火令,多少年來,秘而不宣,即使改朝換代,也要從一朝皇帝傳給另一朝皇帝,雖然皇帝們有很多分歧,但他們有一個觀點是高度一致的,這就是“殺”乃治國最重要的一道程式。可到了本朝,情況發生變化,在維護人權和大力發展雞的屁過程中,皇家忽然覺得“殺”是沒多少技術含量的,容易遭到番邦的非議,又不能直接帶來效益,比“殺”更為重要的,其實是“拆”。“拆”乃治國之本,而“拆”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殺”,這就是升級版的“殺”,只是遺憾——“拆”字並沒有神聖符號,所以有必要借用,就密令統統地在“拆”字外加圈圈了。又因為這個圈圈是唯一用的,指標有限,所以大家該注意到了,自打“拆”字加圈圈後,有司殺人時不再用圈圈,只是用一個鉤鉤符號代表了……
李可樂抗拆記 二(2)
我想到妙處,面露微笑,手指禁不住畫著圈圈,突然臉上奇痛,菜刀妹用刀背拍著我的臉:畫夠沒有。才發現菜刀妹此時正俯身給我貼創可貼,我畫來畫去,正在她的胸前。我回過神來,對著她訕笑,問她到底多少歲,是不是90後。
菜刀妹盯著我看,鄙夷地說:你的笑好像原來我們學校門口的那個怪叔叔。
我委屈申辯:怪叔叔,有這麼帥的怪叔叔?
菜刀妹做噁心狀:你那不是帥,是衰……不斷有人進來找菜刀妹,有80歲老太婆問還需不需要曬衣竿,有小孩子問再做多少把彈弓,有個叫區長春的人說要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