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推崇它的是那些文藝青年,說難聽點就是那些口味與眾不同的少數群體,在大眾都追捧《泰坦尼克號》為神作的時候,他們就很不屑的表示《卡薩布蘭卡》才神。
不可否認兩部作品都非常優秀,但這些文藝人士某種程度上就存在標榜與眾不同的心理,他們喜歡跟大眾反著來,喜歡高高在上指點江山。
《南州往事》這種根據真實改編,內容又拍得如此大膽的,對於這幫人來說那簡直是難得的邪典盛宴啊!
比如豆瓣上那些小資文藝的,誰要是沒看過這部電影,解讀不了裡面的內容,那都是落伍了,沒有談資了,在同行面前都抬不起頭來了!
商業片最為討厭的這幫觀眾,竟然就其妙的成為了南州往事的推崇者,它的故事禁得起推銷,它的思想也足夠深,文藝青年們將其捧為佳作!
有影評人解讀了:“雖然是犯罪題材,但它卻沒有當年《古惑仔》那種教唆小青年變壞的導向,對影片記憶最深的是開頭那個犯渾要為哥們挺身去砍人的小年輕,電影結尾被判刑十幾年出來,連智慧手機都不會用,我就知道這部片寓意很深……”
有這些解讀能力強的影評人參與,這下就連南州往事裡暴力的部分都被賦予了積極教育意義。
它就不像某些評論說的,又是一部教唆他人做壞事的電影——那只是你們沒有看明白罷了!
網路上就有這麼一種特點:個個都是懂哥,每次都很忙,一問他就是剛下飛機,別講什麼年收入,問就是副業幾百萬隨便玩玩起步。
所以網路上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傻乎乎的只能看到電影的表面,而琢磨不到深層的藝術意義……所以大家往往都懂了!
在《南州往事》的話題火了後,就連受人詬病的長鏡頭平鋪直敘,演員方言粗口普通話混雜,都成了這部片裡個性鮮明醒目的特點!
搞笑的是,之前的觀眾卻因為這些原因,覺得這是一部不考慮觀眾,故弄玄虛的爛片,可沒想到短短不到一個星期,就原地反轉了!
饒是李垂文都想不到,《南州往事》竟然還能被盤活。
那些文藝小資的群體,紛紛吆喝著朋友、捧著爆米花去看了。
而人群就有一種從眾的慣性,看到網路上大家都在追捧這部犯罪題材,不看似乎就落伍了,也紛紛鑽進影院。
在有人在網際網路上吹神作,有深度的前提下,確實能讓更多人按捺住性子來琢磨,從結果來看,也確實有了不一樣的觀感。
至少比起那些幼稚的愛情片,那些笑點尷尬的國產喜劇,《南州往事》以一種冷峻寫實的風格,鶴立雞群。
電影火了,網路上的影響力開始傳染到線下!
投資電影的張志波現在逢人就吹牛逼說他是電影裡的男二號:“別看老子現在挺著個將軍肚,當年可是一身肌肉,一根鍍鋅鋼管從工地打到碼頭的爺們!”
那些個小弟就紛紛捧哏:“波哥當年比電影裡要猛多了,亂世巨星這首歌就是給他唱的。”
張志波洋洋得意:“那是!”
這片子還專門帶去海里給老楊看了,主角雖然不全是按照他來刻畫,但整體上是源於他,據說他看完後也笑著說“還挺有意思的”。
在影片火了後,還讓南州老街、舊碼頭橋底等地方成為了人們的網紅打卡點,一些本地人紛紛給朋友講述,當年這裡就真的隔三差五有火併。
搞笑的是,當年真刀真槍流血的地方,現在成了網紅地點,小情侶們來這裡嬉嬉鬧鬧的打卡擺拍、談戀愛!
嗅覺靈敏的商家還來這邊賣檸檬茶賺翻了哩!
當年混混們為了一點地盤保護費,喊打喊殺也沒多見幾個子,最終卻讓賣飲料了蹭熱度賺了鈔票!
另外還讓君悅這個名字,重新得到了南州高消費階層的追捧。
張志波贊助了電影一筆錢,所以君悅以不改名的方式亮相了,伴隨著電影火了,也吸引來了許多人想要觀光體驗。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君悅早在上半年就不搞聲色犬馬活動了,它已經轉型成為了合法合規的素場,高階會員制俱樂部。
這也是敢於真名亮相熒幕的原因。
雖然此舉還是有些高調,但廣告效應也真的是強,一夜之間,想要加入君悅會員的群體激增,而且多數是年輕人,是看了電影慕名而來的!
雖然沒有了當年佳麗排排站搞南州大選美那麼誇張,但君悅的質量卻不改當年,甚至因為會員制之後,更高階了,也著實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