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拍完了,接下來就是緊鑼密鼓的後期工作,送審因為有李垂文的關係在,透過已經是十拿九穩了,剩下的宣發工作也開始著手準備。
李垂文吩咐手下定期給他彙報進度,作為一名環球投資人,他事情多起來的時候,一天可能要飛兩三個城市,多數時間都要在飛機上度過。
不過李垂文也已經適應了這種生活節奏,他私人飛機上有床,星夜兼程也不過是躺下來睡一覺的事情,耳塞一帶,任憑電閃雷鳴都不動。
時光匆匆,在李垂文去忙於各項事業時,《南州往事》也經歷了製作、宣發階段,終於迎來了它登陸熒幕的時刻。
李垂文是在飛機上提前看完的,故事的內容說出來也很簡單:漂泊他鄉奮鬥多年卻依然一事無成的主角老楊,回到了他生活長大的南州,面對家徒四壁、父母老去的現狀,他吆喝了幾個哥們,開始一場不擇手段要改變出身的打拼!
這裡面有江湖熱血、有爾虞我詐,也有變幻反覆的人心,它就詮釋了李垂文那套理念:江湖不至於打打殺殺,有頭腦懂得人情世故的人才會笑到最後!
他個人看完後感覺不錯,至少意思到位了!
首映選在燕京熱鬧的進行,李垂文有事而沒能參加,但劇組的導演演員和投資商都出席了,首映陣容也算強大,有知名導演出馬,金牌編劇操刀,還有港臺老演員坐鎮,勾起了觀眾期待感。
電影開始就是綠皮火車進站的畫面,主角是底層出身,他的第一桶金也充斥著暴力,與朋友從事土方砂石的行業,資源就都是靠好勇鬥狠換來的,尤其是二十年前的大環境,誰家土方老闆不養著一幫打手,牽幾條兇惡的藏獒?
在片子裡衝突和談數是家常便飯,還夾雜著黑色保護傘們的勾結,題材一點都不含蓄,但是在暴力場景的處理上,又沒有動作片的武打精彩,沒有什麼所謂的高手,再能打也雙拳難敵四手,功夫再高也給搬磚撂倒!
這種展現方式使得題材內容格外真實,但壞處是敘述平淡,加上大量的長鏡頭,方言對話,讓不太懂的觀眾看得昏昏欲睡,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但另一波喜歡它的觀眾,卻又覺得這是一部耳目一新的犯罪題材,甚至有點cult片的風格了,尤其是打打殺殺背後,江湖的人情世故讓它主題拔高了很多。
當然受限於稽核機制,電影最後當然是善惡終有報,壞人那肯定要被繩之以法的,好人才能混出名堂來,但那都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的事情了。
整個電影放映結束,觀眾們很明顯的範圍了兩撥,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涇渭分明!
不喜歡的覺得這就是一部裝逼文藝、拍攝手法拙劣,故作高深來宣揚暴力的題材,電影內容有歪曲抹黑現實的用意,完全不符合核心價值觀,這種片子能過審甚至是監管失責。
但是喜歡的,卻著迷於它的故事性,它對現實的淋漓披露,不再是童話故事的“好人壞人涇渭分明”,全片看下來就沒有絕對好壞,一個觸犯法律的壞人但同時他也是個顧家、愛護兄弟手足有擔當的漢子。
喜歡或討厭的人各立山頭,但並不妨礙《南州往事》開始登陸各路院線熒幕。
因為是一部成本普通的劇情片,更因為題材比較敏感的緣故,沒有進行太大規模的宣發,排片率也不高,所以在放映初期,收效確實一般。
多數觀眾也是奔著預告片裡的明星來的,結果發現就是客串幾秒鐘,或者是一些老牌演員的粉絲,奔著人來看的電影。
放映一週下來,觀眾們感受不一,電影裡有大量的長鏡頭,色調偏冷,穿插敘事比較多……種種方面體驗都有些偏離主流。
特別是它大膽直白的將錢權交易演繹了,讓一些習慣了國內題材處處受限的影評人,看了都有些驚疑,這幫人竟敢這麼拍?
這種題材放在十幾年前都算很大膽了,涉及到了暴力、現實還有錢權勾結,放到如今的熒幕上屬於每一個題材都要小心謹慎,不能被扣上不良導向的帽子。
所以上映一週後,它成績只能說很一般,不至於差到墊底,但也不可能位列三甲風風光光,網路上的評價更多的是“不知所云”、“敘事太裝逼了”、“強忍著睏意看完”。
好評的聲音沒能佔據主流,嚐鮮的觀眾普遍還是對這種冷峻寫實的風格難以適應,看不進去,連精彩一點的武打動作都沒有,很容易犯困。
助理將這些反饋提交到“李垂文辦公廳”。
趙輝大致瀏覽下來,他感覺這多半就是高不成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