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祈福做法呢。”
我趕緊隨我娘去,到了蕙贈師父平素自己修行的小佛堂裡,已經等著好幾個帶著孩子的女人,蕙贈師父坐在佛龕前,手持念珠,其她女人圍著她“嘰嘰喳喳”,無非就是孩子夜啼、不知吃壞了什麼瀉肚子、孩子的爺爺剛過世……說個不了。
蕙贈師太看我們也來齊了,便念一聲佛,眾人都噤了聲,她開始口中唸唸有詞,接著在佛龕前拿起一碗米,用手捏起一小撮,然後灑在每個孩子頭上,我懷裡的弟弟這時也乖乖的,不哭不鬧,用一雙滴溜溜的眼睛四處看。
灑完米,師太又從佛龕裡拿出幾張寫滿字跡又折成三角的紙,告訴女人們這都是經文,回去就給孩子縫在枕頭裡,可保平安吉祥,我娘也恭恭敬敬接過一張,趕緊小心在意地收好。
蕙贈師太才帶我們從屋裡出來,忽然一個男小廝跑來:“師父,我們家少爺來了。”
“噢?嚴少爺來了?”蕙贈一愣,然後對我們說:“你們先到齋堂去用齋,我隨後就來。”
齋堂裡並不寬敞,只是廚房外一間草頂的簡陋屋子,不過收拾得整齊潔淨,空氣裡有誘人的菜餚香氣,玉葉尼姑請我們落座,端出沁涼的煮竹葉水讓我們喝,然後又在每個人面前擺上一碗熱米飯和一小碟菜,我仔細看那碟菜,是鹽豆豉燜煮的連蒂小茄子,小茄子看樣子囫圇地過過滾油,萎黃的模樣散發出特有的焦香。
這頓齋飯雖然簡單,但是味道卻出奇地好。我們都吃完了,蕙贈師太還沒來,玉葉又從廚房裡端出幾個熱氣騰騰的籠屜,我伸頸一看,裡面是一個個圓鼓鼓的餃子,每個都有我的拳頭那般大,但與一般的餃子不同,這餃子的口上敞開著,露出花一樣五種顏色,我再仔細看去,似乎分別是塞入綠的碎韭菜、黃的熟雞蛋、白的剁瓜瓤、黑的木耳絲、赭的醬腐乾。
玉葉尼姑笑著道:“這是剛蒸得的餃子,待晾涼些,大家各帶點回去,也是我們感謝施主的功德。”
蕙贈師太這時走了來,她身邊跟著一位三十歲上下,相貌堂堂的華衣男子,玉葉便朝兩人合什一揖,口稱:“師父,大少爺。”
蕙贈師太跟她說道:“小琥少爺昨夜又驚風病著了,大少爺過來拿藥。”
玉葉皺眉擔憂道:“這可如何是好?總吃藥也還是好一陣又不好一陣。”
蕙贈師太寬慰她道:“小少爺想吃你做的點心了。”
“好,我這就去做。”玉葉說完又轉身進廚房去了。
那男子又對蕙贈道:“師太這還有客人,我就不便在此久留了,我還是到外面去等。”
蕙贈微笑地點點頭,這時我懷裡抱著的弟弟“咿咿呀呀”地伸手摸我的臉,眾人看我弟弟可愛,都笑起來,引得那大少爺也回頭來望了我們一眼。
吃完飯,我們每家人都分得了五個餃子,便各自回家了。
到家時,我娘說因要答謝早上桃三娘送的糕屑,便將餃子分出兩個,讓我送去歡香館。
歡香館裡這個時候沒客人,屋子裡靜悄悄的,只有門前的核桃樹上幾隻蟬在拖長聲地叫個不停。
我拐到後院去,桃三娘在蒸紅綠鬆糕,就是磨細的米麵和糖,用老酵發透,分別拌入紅曲末或青草汁蒸熟即成,想是今天六月六,不曬紅綠也要做紅綠糕才應節。
我跑過去:“三娘,天氣這麼熱也不歇著?我娘讓我給你送餃子來,是澄衣庵的小師父做的。”
桃三娘接過我遞過來裝餃子的布包,便讓何二看著蒸籠,一邊開啟了布包看,忽然“噗哧”笑起來,我詫異地望著她:“三娘,你笑什麼?”
“想來這小師父倒是不俗。”桃三娘把餃子給我看:“這五色,不就表象如佛家所講的‘五毒’麼?”
“三娘,什麼是五毒?”我不懂。
“呵,貪、嗔、痴、慢、疑……”桃三娘說著,把餃子重新包好,然後帶著我走到歡香館門前,將布包鄭重地放在其中一株核桃樹下,我雖然不知道她是什麼用意,但也就沒問,然後桃三娘又留我喝茶,但我還要回家給弟弟洗尿布。
“那好,幫我謝謝你娘。”桃三娘送我出門,卻正好看到一人騎著菊花青的大走騾,帶著幾個跑路的小廝停在門前,我一抬頭看時,竟是方才就在庵裡碰過面的那位嚴家大少爺。
一小廝上前來看門首招牌:“果然是歡香館?那陳姨婆便是說在這等了。”
桃三娘便上前招呼道:“這裡便是歡香館,客官用飯?”
那嚴家大少爺從騾子上下來,徑直進了店裡,我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