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從一到十談養生 作者:瞎說唄

是由莊子闡述的,後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天人合一在儒家、道家、禪宗等幾家觀點並存的情況下,運用到中醫學上則有其特殊而實際的指導價值。

“天人合一”有兩層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在很多地方,人體的構造和自然界有相似之處。如《靈樞·邪客》說:“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膕。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有泉脈,人有衛氣。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二是天人相應,或叫天人相通。是說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因此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天人合一的觀念對中醫養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學習和理解天人合一的意義時,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天之常要順應。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順應自然,順應自然的規律,藉助天地自然給人類的一切有利身心健康的條件維護自身的健康。

其二,天之變要躲避,要防護自身免受其傷害。南懷瑾大師說:“人是盜,天地呢?萬物之盜。”所以,在自然介面前要學會保護自己,避開自然界中一切不利於健康的因素,或者把危險降至最低。“動作以驅寒,陰居以避暑”,比如強烈的紫外線對面板的傷害是很厲害的,要學會躲避。會保養的女人到老面板還很好,秘訣之一就是少曬。再比如中醫說的“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天氣炎熱的時候開窗戶睡覺要小心,特別是不能在只開一點縫的地方或者在有“過堂風”的地方、空調直接吹的地方睡覺。

其三,有問題要想到“天”,想到周圍的不利於身體健康的一切因素。身體不舒服了或有病症,患者自己、親屬、醫生、養生調理人員首先都應該想到患者周圍的因素,比如氣候問題、環境問題、職業問題、人際關係問題、衣食住行問題等,這些問題都不可忽視。

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

天人合一的觀念滲透到了中醫學的方方面面。《黃帝內經》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意思就是說,要靠天地之氣提供的物質條件而獲得生存,人還要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才能發育成長。很多人都知道中醫學強調整體觀念,天人合一就是第一個整體觀念,也可以稱為大整體。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天人合一是中醫治療疾病、養生保健的根本指導思想。

第一講 天人合一是養生之本(2)

天人合一中的“天”就是“自然”的代表。風土人情、晝夜、四季、氣候,這裡都包含著天的概念。比如,地域不同,南北方的氣候不一樣,廣東地區溼熱、多雨,北京地區乾燥、多風,成都、重慶溼氣則比較大,不同地域的氣候各不相同,生活在其中的人就要適應所在地區的氣候,衣食住行自然都有相應的注意事項。比如,生活在炎熱地方的人要少吃熱性的食物和藥物,多吃養陰生津的食品,像百合、烏梅、枸杞子等;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人要少吃涼性的食物和藥物,多吃溫熱性的食品,像豬肉、牛羊肉、雞肉等。這也正是《黃帝內經》裡所說的“用寒遠寒”、“用熱遠熱”的意思。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因為地域不同、氣候不同、飲食習慣不同,對健康的影響也就各異。聽過一位很風趣的專家的講座,他說重慶女孩面板好、身材好,為什麼呢?因為重慶平坦的路很少,來回要上下坡,逼著人們多做有氧運動,而且那裡多霧,溼氣大,不幹燥,對面板保養非常有好處。另外,因為重慶上下坡路多,人們的有氧運動多,所以重慶人的心臟病發病率要比其他地方的人低很多。

同樣,人際關係、家庭環境、夫妻關係等都是我們所說的天。在單位裡,有的人可以如魚得水,贏得大家的喜歡;有的人就始終搞不好跟領導、下屬或其他同事的關係,不能適應環境,從而使自己身心疲憊,時間長了就會得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