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3 / 4)

小說:九轉金丹 作者:誰與爭瘋

大師還真能說笑!前兩層先不說,這朝徹明明是我道家精要。《莊子》裡說:

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三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

怎的這朝徹又成了你禪宗的最高境界,大師你今天非給貧道個說法不可。

弘忍心裡暗笑,你小子承認自個是道宗了,那就再無恥了一下下:是又怎麼樣?不過老衲也請道宗大人記住,那是道家,而非道教!王真人這一脈,不過上溯到三張!牽強道家而已。

我禪宗參悟道家境界,關你道教何事?

王遠知心道:本以為貧道臉皮夠厚,誰知道還嫩了點,今天遇見對手了!好吧,貧道就與你大戰三百回合。

六十五回 相見恨晚

王遠知見這老傢伙竟然厚著臉皮強詞奪理,在雪谷苦修十年的他漸漸進入無恥之境界。

(豬腳:作者大大,讓偶說你什麼好?你打字能不能小心一點。明明是無為境界,倒成了無恥境界。

作者:這個,其實根據愛因斯坦定律,無為=無恥*2。單單進入無恥境界說明還不太無為。

豬腳:……)

王遠知又問:難道說我道門,奉《道德真經》《南華真經》《淮南鴻烈》(《老子》《莊子》《淮南子》)為鎮教三奇書,還算不得道家,只可稱道教?而禪宗倒像是傳了道家的衣缽?此事明明白白,貧道要問,是天師張道陵在前還是達摩老祖在先?

兩大巨頭相見,又無旁人在場,弘忍當然不會狡辯。而像是舒了胸中一口數百年的悶氣般回答:我禪宗早已不是印傳佛教!王真人曉得這朝徹本是道家,確實不假。可你曉得心齋,坐忘卻是儒家嗎?哈哈哈哈……

心齋:

據說顏回有一次要到衛國去遊說,孔子澆了他一盆冷水,認為他一身的功夫還沒有做到純一不亂的境界,如果貿然去諫,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於是顏回便向孔子請教方法,孔子告訴他要“心齋”說:“一若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心。”

坐忘:

有一次,顏回告訴孔子說,他的功夫大有進步,已忘了仁義,孔子認為他還不夠深刻。過了幾天,他告訴孔子說他已忘了禮樂,孔子仍然沒有加以讚許。再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告訴孔子說他已“坐忘”了。這境界連孔子也有所不知,反問顏回,顏回解釋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弘忍大禪師把“無為”進行到底:我禪宗以佛法為基,合儒兼道;混成一家。其中原由就不足道了。

印傳佛教視出家為無家。不拜父母,不敬師長,跪天跪地跪佛主菩薩。卻不跪世人,是以見了皇帝也是行個合十禮。對於政教合一的古印度倒是適宜,到了中國難免水土不服。

於是因其無禮被儒家罵為禽獸,被道家視為蠻教。達摩初到中土,四處碰壁。於是在山洞裡面壁十年,這才把問題想明白。一定要把如來佛的普遍真理與革命實際相結合。這便是禪宗!

禪宗完了了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解決了以前佛教與中國傳統的衝突。例如:

是和尚大,還是父母大?那還用說嘛,沒有父母哪來的和尚?仁義禮智信是要的。

是皇帝大,還是佛主大?那還用問嘛?沒有皇帝和尚們吃什麼喝什麼?三綱五常是要的。

以至於四大皆空都以無為的面目出現。最後連佛像都不修了,只在廟裡掛一個大大的禪字。

禪宗實際上就是剃了光頭的懂點佛經的儒生道士。

話又說回來,道教也不過是儒釋道三派的雜糅。

道宗和佛子爭了半天,最後竟發現雙方教義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同。真是無恥到一塊去了。最後一起大笑。

王遠知把少林寺所見所聞向弘忍一一說明。

弘忍點頭道:老衲信你。只可惜,前些天來報訊的少林僧聲哭俱下,眾和尚也信了。我那大弟子神秀,急於立威接下老衲的衣缽,幹了不少蠢事!也罷,王真人數次放人,好言說明來龍去脈,弟子們也有相信的,也有疑惑的。只要明日老衲當眾說明,王真人與此事無關,料想王真人耳邊也落個清靜。

說著從大袖中取出一卷畫。開啟看時,正是王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