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3 / 4)

小說:三國異俠傳 作者:這就是結局

劉備方面的抗曹兵,合計亦不過約二萬八千人而已。

孫、劉聯軍,全部到齊,亦不過是約六萬兵力,而在長江西面上游的江陵,曹軍兵力達二十萬,戰船千般,而且多是大型戰艦,更從長江上游順流東下,其勢之強大,簡直無可抗衡。

周瑜雖然抗曹之心甚決,但他偏於此時妒心大發,忌恨孔明謀略比他更勝一籌,極欲殺孔明而後快,魯肅施用的緩兵之計,又很快失去作用,因為孔明不但拒絕胞兄諸葛瑾的勸降,反而勸諸葛瑾改投劉備。周瑜知悉後,便對諸葛瑾笑道:“你不必擔心,我自有伏服孔明之計。”諸葛瑾雖然是孔明的胞兄,但此時兄弟二人,各為其主,他也不敢有任何的偏袒,只好連忙向周瑜告退。

又過了一日,周瑜所率的二萬五水軍,正式西行長江,逆流而上,開赴前線三江口水寨。三江口除位處夏口、樊口、魯山三地夾峙要津外,還是吳松、東江、長江三河分流之地,在軍事形勢而言,是江東、江南的一處兵家必爭的要求,因此周瑜的大軍未動,便先派程普、黃蓋作前部先鋒,開赴三江口,搶先佔據此要津,紮下水寨。

這一調動軍力佈防,在兵法上十分高明。因為假如三江口被正順流而下的曹軍攻佔,江東失此要津,往下的兵力展開與迴旋便十分困難了。

不過,周瑜雖然有卓越的指揮用兵才華,但在待人處世方面,他的性格偏隘,不能容物,因此從一開始便直接危害到事關生死存亡大局的孫、劉聯合抗曹態勢。

周瑜接諸葛瑾回覆,知孔明決計不會棄劉備助江東後,他對孔明的忌恨越發熾烈,但因為他亦深知面對強敵曹軍,不敢公開撕毀孫、劉聯盟,才表面不動聲色,而在暗中用計。

到周瑜親率的西行大軍出發之日,周瑜決要孔明與他一道同坐旗艦。孔明也毫無異議,欣然答允,渾似不知周瑜內心正在向他用計。

周瑜統率的二萬水軍,分乘數百艘戰船,揚帆西上,直向長江上游三江口挺進,其勢倒也十分雄壯。而且一路順利,不一日,便已順利開抵三江口要寨東面五十里地。

周瑜吩咐大軍停下,戰船依兵力分佈排列於長江水面,周瑜的中軍大營選在戰船的中央紮下水寨,又在巖上的西山沿線駐兵佈防,以作拱衛。

待大軍佈防妥當,周瑜便把孔明請來中軍旗艦,周瑜鄭重其事的對孔明道:“當日曹操兵少,袁紹兵多,而曹操之所以反勝袁紹的原因,是曹操施行許攸之計,先斷袁紹的烏巢糧草。如今面對曹操的數十萬水陸大軍,我軍雙方合計只得兵力六萬,敵強我弱,十分懸殊。唯今之計,亦只有先斷曹操的糧草,然後方有望取勝。你以為是否如此呢?”

孔明微笑道:“的確如此,都督將何用計?”

周瑜也不客氣,立刻道:“我已探悉曹軍糧草,均屯駐於聚鐵山上,先生熟悉荊州地理形勢,因此請先生率同關、張、子龍等人,我亦助你兵力千人,趁夜往聚鐵山斷曹軍糧草。

彼此合力抗曹,請勿推卸。“

孔明一聽,心中便暗道:周瑜必因說我歸江東不從,心生忌恨,設此借刀殺人之計,我若推辭,他必把破壞聯盟的罪責壓我,不如答應,再作打算吧……孔明心中轉念,便欣然道:“孔明謹遵都督差使。”說罷辭出,調集兵馬去了。

魯肅獲知此事,不由大吃一驚,連忙間周瑜道:“公瑾命孔明往劫曹軍糧草,是何用意?”

周瑜咬牙道:“孔明日後必為江東之患,我決殺之!但恐因此破壞彼此聯盟,才借曹操之手殺他,以絕江東後患。”

魯肅心中惴惴不安,不知孔明是否明白他處境的險惡,便找孔明探查。魯肅但見孔明毫無難色,正在整頓周瑜派出的一千兵馬,便要起行。

魯肅心性忠厚,不忍坐視孔明赴險,便向他有所暗示說道:“先生此行,可知是否能成事呢?”

孔明一聽,即呵呵笑道:“我水戰、步戰、馬戰、車戰,路路精通,有何俱哉?子敬與公瑾僅得一能,怎可與我相比?”

魯肅道:“我與公瑾為甚只得一能?”

孔明道:“江東不是有兒歌唱道:伏路把關魯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麼?你等於陸地但能伏路把關,周公瑾只懂水戰,不能陸戰也。”

魯肅心中不服氣,便將此言告知周瑜,周瑜一聽便怒道:“孔明敢欺我不精陸戰嗎?我不用他,自引一萬大軍,親赴聚鐵山斷曹操糧草。”

周瑜怒氣攻心,果然點撥兵馬,要去親斷曹軍糧草。

魯肅隱隱覺得此舉不妥,但又無計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