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越多,兵力便越分散,真正投入江東戰場,便只剩十萬兵力而已。而他又將十萬大軍,集中於江陵一個方向,又從江陵一個單一的方向輕敵冒進,自負可以一舉輕下江夏及江東,這就犯下一個足以令曹操重蹈袁紹兵敗官渡的大錯……公瑾因此可以曹軍兵力分佈的弱點,向孫將軍解釋,使他決然無疑,則此仗必可破曹。”
周瑜一聽,嘆道:“孔明真高論也!事不宜遲,我這便去夜訪主公便是。”
孔明告辭離去。周瑜立刻馳馬飛赴孫權的王府,周瑜與孫權的關係非比尋常,他可以直入孫權的內堂,孫權一見周瑜,便忙道:“公瑾夜訪,有甚要事?”
周瑜也不遲疑,直截了當的單刀直人道:“請問主公,明日周瑜便要點撥兵馬開赴夏口迎敵,主公是否尚有疑慮呢?”
孫權一聽便不由微一怔,隨又微嘆口氣,輕聲道:“公瑾好眼力,一下便窺破我心事了!我所憂慮的,是曹操兵眾,我以寡弱之兵,如何迎戰?其他並無疑慮。”
周瑜心中不由一跳,他不得不驚歎孔明的料事如神了!
但他神色不變,反而從容的笑道:“原來如此,周瑜亦正因此特來解釋主公之憂慮。曹操檄文號稱百萬雄師,但其中多半虛言而已。曹操能夠投入江東作戰的兵力,他所統的本部北軍,不過是十五萬人,加上收劉表水軍七八萬,合計兵力亦不過二十萬人而已。且北軍不習水戰,其戰鬥力大打折扣,又犯了單向輕敵冒進的大錯,因此我只須精兵五萬,開赴夏口,便足以破敵也,主公何必為此憂慮?”
孫權一聽,不由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他伸手輕撫周瑜的肩背,嘆道:“能令我釋疑者,唯公瑾你一人而已!其餘張昭等人,各懷私心,不足與為謀也。”孫權一頓,又決心說道:“公瑾所要的五萬大軍,我一時難於調集,但可先撥三萬精兵,戰船、糧食、軍械等物,亦已劉備,供都督日內即開赴夏口迎敵!
我隨後再徵集兵員,多載物資糧草,為都督後援。公瑾若能一戰敗曹,便可與他決戰;若不能敗之,便返回江東與我會合,我再與曹操決一死戰。“
周瑜察言觀色,已知孫權至此,才總算確立迎戰曹操的堅強意志和決心。
第三卷 龍飛鳳舞 第二章 大江東流
(更新時間:2006…6…11 18:18:00 本章字數:9841)
周瑜拜辭出來,心中不由驚、奇、妒交集。暗道:孔明不但洞悉天下大勢,更極善於捕捉戰機,未戰便已抓住曹操的致命錯著不放,他的神機妙算、兵法韜略,顯然又比我周瑜更勝一籌!此人日後必為東吳之心腹大患!我不可容他生離江東也……周瑜一路思忖,驚、奇、妒交集,回到府上,他殺孔明之意不由更加熾烈,但礙於孔明是魯肅迎請來的客人,未得魯肅的同意,周瑜亦不便行事。於是便派人將魯肅緊急請來,向他告知欲殺孔明之意。
魯肅為人十分忠直,他一聽便愕然的道:“怎麼可以?如今曹賊未破,若殺孔明,便是自毀一大臂助埃”周瑜道:“但此人是劉備的軍師!劉備有他相助,日後必成江東的心腹大患。”
魯肅見周瑜殺孔明心甚切,只好提出一個轉圓的辦法,以暫解孔明殺身之危,道:“諸葛瑾深受江東器重,他是孔明的胞兄,又派此人往勸孔明,若能留得孔明輔佐江東,豈非比毀此良才更妙嗎?”
周瑜知魯肅決不同意他殺孔明,礙於魯肅與自己的多年深交,不便太過強硬,便笑道:“不錯!若孔明肯留在江東效力,便的確比殺他更妙!一切便依子敬主意而行好了。”
魯肅見周瑜已暫時打消殺孔明的主意,他也不敢再爭辯,連忙告辭,往找諸葛瑾了。
第二天,周瑜即召集江東三萬大軍將領,部署開赴夏口迎戰曹軍。
周瑜令程普、黃蓋二將,為前部先鋒,率本部戰船,即日開赴夏口、樊口、魯山三地交匯的長江中游要津三江口。紮下水寨,不動待令,自己則親率蔣欽、董襲、淩統、呂範、朱治諸將,日內開赴三江口要津。
而孫權則統率甘寧、呂蒙、韓當、周泰、陸遜諸將為後隊,隨後相應。
江東全部可調集的兵力,亦僅為五萬餘人而已。
而當時屯駐於前哨陣地的劉備,其兵力分佈如下:在三江口的北面夏口,由關公率萬餘兵力駐守。
三江口的南面、在湖口漢陽西方的魯山,則由張飛、趙子龍各率四千人馬駐防。
三江口的東面位於湖北鄂城的樊日,由劉備、劉琦率一萬兵力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