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他豈會不知?因此他一語便道破了。
孫堅臉色一沉,道:“我確無此物,何故逼我承認?”
袁紹冷笑道:“公若不交出,乃自招其禍。”
孫堅指天發誓道:“我若得此物,私自匿藏,日後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
此時從諸侯亦聞訊趕來探聽虛實,見孫堅如此,便有人出言道:“孫堅如此發下重誓,顯見並無私藏玉璽之事。”
袁紹卻連連冷笑,把那名密告的兵士傳召出來,道:“孫堅,打撈時可有此人麼?”
孫堅一見,知兵士向袁紹告密,賣主求榮,不由大怒,拔出佩劍,欲斬兵士。袁紹一見,亦霍地拔出佩劍,怒道:“你若斬此人,即欺我袁紹。”
袁紹背後的親隨大將顏良、文丑二人,亦拔劍出鞘,準備斬殺孫堅,孫堅背後的程普、黃蓋、韓當三員親將,也已拔刀在手,預備與袁紹火拼。
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此時眾諸侯做好做歹,把袁、孫二人勸住了。孫堅默默不語,立即轉身上馬,拔寨離開洛陽,一路向東,馳返江東去了。
袁紹恨怒不已,他立刻修書一封,派人連作夜快馬送去荊州,呈送荊州刺史劉表處,要劉表於路上截擊孫堅,搶奪玉璽。
荊州刺史劉表,是漢室宗親,手下有蔡瑁、蒯良為大將相輔。他接袁紹密函,知孫堅私藏傳國玉璽而去,不由大怒。
當即派蒯越、蔡瑁二將,率一萬精兵,阻截孫堅。
孫堅回返長沙,必經荊州要道。他的兵馬剛到,蒯越已列陣阻住,當先出馬攔截孫堅。
孫堅大驚,間道:“蒯將軍為何阻我去路?”
蒯越道:“你既為漢臣,為何私藏傳國玉璽?你留下玉璽,便放你回去。”
孫堅一聽,知袁紹已密告劉表,劉表是漢室宗親,又任荊州刺史,地位在孫堅之上。孫堅因此也不答話,示意黃蓋出馬,殺開一條去路。
黃蓋拍馬出戰蒯越,蔡瑁舞刀招架,大戰一番,黃蓋手執一鞭,擊中蔡瑁的護心鏡,蔡瑁策馬便退,孫堅趁勢越過荊州地界關口。
剛過關口,山背後一陣金鼓齊鳴,劉表親率大軍截住去路。孫堅見了劉表,不得不以下屬之禮參見道:“劉刺史為何誤信袁紹之言,致鄰郡反目?”
劉表道:“你匿藏國璽不報,顯見有叛反之心,我當阻止。”
孫堅發誓道:“我若私藏此物,當死於亂箭之下。”
劉表道:“你若要我相信,除非你把行李解開,任我搜查。”
孫堅一聽,惱怒道:“你有何憑恃,敢輕視於我?”
孫堅揮軍欲擊殺劉表,劉表卻立刻縱馬退去。孫堅窮追不捨,追至兩山後面,只見伏兵齊出,背後蔡瑁、蒯越又雙雙殺到,將孫堅團團圍祝孫堅正危急之際,幸而程普、黃蓋、韓當三將,捨命死戰,才把孫堅救出。但孫堅軍已折損大半。雖然得以逃返長沙郡,但元氣卻大傷,孫堅不由深恨劉表,因而與劉表自此結下深仇大恨。
孫堅在江東秘密招兵買馬,養精蓄銳,準備圖大業之際,討伐董卓的盟軍十八路諸侯,也分裂了。
當日曹操見董卓逃出洛陽,力主派軍追截。但袁紹卻為了儲存實力,拒絕派兵。曹操元奈,只好率軍前去拼死阻截。
因兵力微弱,被呂布殺得大敗而逃,幾乎生命不保。幸得族弟曹洪捨命相救,才得逃返洛陽。
袁紹聞報曹操大敗而回,心中暗自慶幸,並未輕舉妄動,表面卻擺下酒宴,為曹操壓驚。
曹操飲了幾杯悶酒,不由長嘆一聲道:“我為國拼死追賊,公等卻為私心按兵不動,大失天下所望,曹操亦深以為恥埃”袁紹竟一言不發,並無任何表示。
曹操心灰意冷,當日酒宴後,也不辭別,自行帶領殘兵,向揚州進發了。
此時,公孫瓚對劉備道:“袁紹無能,久必有變,為防萬一,我等宜速返回矣。”劉備亦深有同感。於是公孫瓚亦率軍北上,返回北平。
在途中,經平原縣時,公孫瓚對劉備道:“目下已屆大亂之時,我等各宜求自保。我留你任平原縣令,再撥一千兵馬,賢弟善自珍重了。”
劉備亦無計可施,雖然不捨,亦只好依公孫瓚的安排,留在平原縣,當一個小小的縣令,以求先穩住陣腳,再圖謀發展。此時的劉備,尚根本無力與天下諸候竟逐爭鋒。
這一切,全在天機隱俠龐德公從吳郡趕到洛陽之前便發生的了。當他趕到洛陽城郊討伐董卓的盟軍大營時,盟軍已四散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