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危急時勢,已失去“匡扶漢室”的信心,只作儲存實力,割地盤踞的打算了。
孫堅無奈,只好率軍闖入被大火燒燼的洛陽城中,希望尋到一些金銀珠寶,以便購置軍糧。
孫堅率兵進入洛陽,他下令救滅宮裡餘火。他自己則帶程普、黃蓋等親隨大將,入宮中仔細搜尋,看看可有遺下的金銀珠寶。果然被他搜獲一批,於是拿去購買軍糧,總算救了目下燃眉之急。
這天晚上,孫堅獨自按劍坐於宮中的殘破臺階上,仰觀天際,但見紫微星宿中白氣瀰漫,紫微帝星一片昏朦,雖然未滅,但亦僅餘一點殘光了。
孫堅不愧是一代兵法大宗師孫武第八代孫,他的生身父親孫符,死後便下葬於故鄉吳郡富春縣的青山峰列祖列宗的墓內,因此孫堅略懂家傳的天象玄術。他目睹天象異兆,不禁仰天長嘆道:“帝星昏暗,行將不保,賊子亂國,萬民塗炭,京都一空!國將不國,君非君,臣非臣,人非人,天下大亂,行將在即也。”
孫堅思潮起伏之際,忽見破殿的南角,有一道五色光華射了出來。孫堅不由大奇,連忙走過去一看,原來五然光華,是來自宮中的一口古井之內。
孫堅心知有異,便派兵丁下井打撈。不久,兵士競從井中澇起一具婦人屍首。該婦似乎已死去年餘,但其屍身完整無缺,並未腐爛。一身宮女裝束,十分華麗。宮女頸上,掛了一個錦盒,沉甸甸的,不知內藏何物。
孫堅見狀,心中不由一動,猛地醒悟,年前宮中曾發生宦官之亂,宮中失火,少帝被宦官張讓等挾持逃走,這個宮女,顯然是在當日投井自殺的。
孫堅於是屏退兵士,僅留下親隨大將程普、黃蓋兩人。
他取過錦盒,運力開啟,不由眼前一亮。
原來錦盒之中,競內藏一顆玉璽,方圓約四寸,上雋五色金龍,崩缺一角,再以黃金鑲補。玉璽上面,刻有八字,道:“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孫堅目睹之下,不由一陣驚喜,激動得不能自己。
旁邊的親隨大將程普、黃蓋見了,均十分奇怪,程普忙問孫堅道:“主公,此乃何物?”
孫堅神色激動的說:“此乃歷代帝王傳國玉鑾也!此玉璽即昔日獻壁的卞和氏所獻之壁。卞和在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便把此石獻給楚文王。剖開後,便發現此石玉也。
此玉後來落人秦始皇手上,他下令玉工雕琢此玉而成玉璽,李斯刻八字於其上。秦被漢滅,此玉璽便由子嬰獻給高祖劉邦,劉邦終平定天下,創立大漢基業。到王莽篡位時,逼皇太后交出此玉璽,皇太后憤而擲於地上,便崩了一角,以後黃金鑲補。光武帝劉秀後得此玉璽,果然便平定天下,恢復漢室,傳位至今。此玉璽已傳國近千年了。“
程普一聽,亦不由大喜,黃蓋忙問道:“那為什麼此傳國玉璽竟懸於此宮女頸上,投人井中呢?”
孫堅沉吟道:“年前宮中內亂,宦官逞兇,宮中失火,亂作一團,必是宮女為保此傳國玉璽,不致落人奸人之手,便懸璽投井自盡!若非如此,此傳國玉璽怎會留到此時,落人我手中呢?”
程普此時神色激動,對孫堅道:“主公,此天意也!傳國玉璽,竟然輾轉到了主公手中,顯示主公可得天下,身登帝王九五之尊也。”
黃蓋亦急忙道:“不錯,程普所言甚是!目下諸侯各懷異心,已無甚前途,不如密藏此傳國玉璽,速返江東,另圖大業。”
孫堅的心本已動搖,程普、黃蓋二人再齊口鼓動,孫堅圖帝王大業之意不由更堅決了,當下三人密議妥當,只待明白便向盟主袁紹辭行,返回江東,另圖大計。
不料孫堅得傳國玉璽之秘,卻被負責打撈婦人屍身的兵士窺破,當夜便偷偷潛出孫堅軍營,摸到袁紹的大營,向袁紹密報了。袁紹不動聲息,把兵士留在營中。
第二天,孫堅果然率同程普、黃蓋、韓當三員親將,前赴袁紹大營,向袁紹辭道:“我偶染風寒,欲返回長沙靜養,特來向袁公辭行。”
袁紹一聽,便呵呵一笑,道:“孫將軍之病,莫非因傳國玉璽而起麼?”
孫堅一聽,不由暗吃一驚,臉色亦不由一變,但很快又沉聲反問道:“袁公何出此言?”
袁紹冷冷的說:“我等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物,公既獲取,當呈上盟主,代為保管!如今竟欲私藏而去,是何居心。”
孫堅道:“傳國玉璽有何理由會在我這兒?”
袁紹冷笑道:“然則建章殿中之物何在?”袁紹原是朝廷校尉出身,宮中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