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界,拜入玄都**師門下,於三十三天外玄都天聽道修行。
而繼任掌教之位乃是乾坤正氣妙一真人齊漱溟,更將蜀山附近門派聯合在一起,是為蜀山劍派。
此後又過了兩三百年,只因那人間界靈氣日益稀少,漸已不適合修煉,那妙一真人思慮許久,終於決定將那蜀山劍派遷往地仙界,卻正在這南瞻部洲落腳。
與蜀山劍派同時,那人間界一些散仙前輩,以及佛門、邪派中的了得人物,也一併來到了地仙界,同樣在南瞻部洲落腳。
而此時,距西遊已經有千年有餘。
自西遊之後,佛道兩門的勢力就變得十分微妙。道門踞在東勝神洲,佛門佔據了西牛賀州。正是分別佔據了一部洲道統。而北俱蘆洲人煙稀少,近乎於無。是以,那紛亂的南瞻部洲便成了佛道兩門爭奪道統,較量高下之地。
西牛賀州原為群妖盤踞,佛門自顧不暇,自然無法再顧及南瞻部洲,道門道統在南瞻部洲佔了絕大部分優勢。
可因為取經一事,本著西遊約定,西方靈山將佛法傳入南瞻部洲,道門卻需要退讓一些。此漲彼消之下,卻是讓佛門有了與道門一叫高下的資本。
再加上南瞻部洲多深山荒嶺,妖邪盤踞,又有許多妖魔來此盤踞,使得南瞻部洲形勢越發變得複雜起來。
而那些有大神通的人已經隱隱察覺到,那茫茫天機正越見晦澀起來。
這次的天機不緊緊是區域性混亂,而是完完全全的混沌難明,讓人無法推測。如此變化,便是聖人也有力不逮。
於是,不少大神通者已經心下了然,大劫又要來臨了。
大劫將至,任誰也測吉凶,便是那萬劫不磨不滅的聖人,也難保自己不被算計,吃了大虧。
因此,各方都大有顧忌,都不願先挑起事端,免的開始就深陷大劫之中,因果深重,卻是難逃劫數。
是以南瞻部洲雖然暗潮洶湧,表面上卻是較為平靜,沒有發生過什麼大規模的衝突與碰撞,宛如水面一片平靜。
但是眾人都知道,這卻正是暴風雨欲來的徵兆。越是平靜,暗中醞釀的風浪便越是滔天驚駭。
如今,便只差一根導火索,將這裡的平靜打破,引起混亂,進而將那福禍難知的大劫一併引發出來。
而就在此時,偏偏有幾股陌生的勢力自下界而來,卻正為這平靜一片的南瞻部洲增添了幾分不安定因素。
如果將眼下南瞻部洲的眼下局勢比作一潭平靜的湖水,很顯然,蜀山劍派與那佛魔兩派眾人,便是那打破平靜的石子。
畢竟,不管他們屬於哪一方,終究是下界而來,並不受此間潛規則的制約,可以隨意行事,卻是絕佳的探路石子,大劫的導火索。
本來,雖說這些人在人間界都極為了得,可以耀武揚威,隨意而為,可在這臥虎藏龍的地仙界,而且還是諸方高手雲集的南瞻部洲,以他們的實力,便是連一些不起眼的角色都應對不了,很難翻起什麼風浪。
只不過,這些人卻是都有各自的背景靠山。
第二卷 第二章 紛亂再起(下)
佛門中人,如尊勝禪師、天蒙禪師、智公禪師、白眉和尚等,不必說,自有那靈山派人來傳佛門妙法,以為佛門爭取先機。
那些邪派魔頭同樣運氣不錯,被那六道輪迴中的阿修羅一道所看重,紛紛得那冥河教祖座下,阿修羅魔王自在天波旬,大焚天,欲色天,溼婆等人收為子弟,傳授阿修羅魔道**,又賜法寶,實力大增。
而那阿修羅魔王等人此番舉動,卻是受了冥河老祖指使。
佛道兩門爭奪道統氣運,冥河老祖非是聖人,自然不敢正面參與其中,但眼見混亂將至,他若不趁機撿些便宜,卻是太虧了。隱忍多年,怎麼也該有些動作了。
更何況,那佛門幾番欺他,先是擒了他眾多部下去充了那八部天龍,又派一個地藏王菩薩前來搗亂,居然還妄想要將他那血海煉幹。
是可忍,孰不可忍?
當初洪荒之時,聖人並出,自然沒他說話的份,可如今聖人早已遷往三十三天外,身份超然,卻是不會出手對付他。若要再忍氣吞聲,也就枉為一教之主了。
只不過,以他身份,若是對地藏王出手,非但是以大欺小,更是沒有什麼藉口。而趁機尋些因果捉幾個佛陀,倒是可以的。
至於蜀山劍派,那就更是得天獨厚了。待他們初到地仙界,便有玄都**師持混元一氣太清神符,給他們所選山門佈下了真正的兩儀微塵大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