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端木和駱賓基等人抬著蕭紅先後躲避在周鯨文家、恩豪酒店和時代書店宿舍。12月25日,香港淪陷,很多進步人士撤離香港。此時的蕭紅喉腫、胸悶、呼吸困難,被送入養和醫院。因醫生誤診,做手術時大傷了蕭紅的元氣,身體更加虛弱。接著又將蕭紅送往聖士提凡女校改成的臨時醫院。不堪顛沛流離之苦的蕭紅,在1942年1月22日,逝世在這所醫院裡。
從太平洋戰爭爆發到蕭紅病逝的44天中,根據駱賓基的《蕭紅小傳·修訂版序》所說,一直是駱賓基守護在蕭紅的身邊。病重的蕭紅對駱賓基說:“端木是準備和他們突圍的。從今天起,就不來了,他已經和我說了告別的話。”因此,駱賓基總是譴責端木蕻良在蕭紅生命攸關的時刻,將護理的責任推給他。可是後來的端木夫人鍾耀群寫的《端木與蕭紅》一書,則說端木離開蕭紅是外出購買食品、藥物,尋找尚未被日軍接管的醫院。蕭紅病逝後,端木請人為蕭紅拍攝了遺容,又剪下一縷蕭紅的遺發揣入懷中。還以高價買了素色瓷瓶,來裝蕭紅的骨灰。第二天,他與駱賓基一起,將蕭紅的骨灰瓶葬於淺水灣。
究竟事實的真相如何,鑑於端木與駱賓基都已經作古,很難說清楚孰是孰非了。不過,從1942年2月末,端木、駱賓基等人乘“白銀丸”離開香港,輾轉來到桂林這件事來看,在蕭紅病危期間,端木並沒有撤離香港,至於有多少天沒有陪伴蕭紅則是個不解之謎。
懷柔與軟化:林語堂與蔣介石
幽默大師林語堂提倡幽默,除了因為國民缺少幽默感以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蔣介石政府的專制,林語堂曾如此夫子自道:“我在文學上的成功和發展我自己的風格完全是國民黨之賜,如果我們的民權不被取締和限制,恐怕我永不能成為一個文學家,那嚴格的取締逼令我另闢蹊徑以發表思想……饒有含蓄使不致身受牢獄之災。”
林語堂在他所編的《論語》雜誌上,多次議論到蔣介石,每每冷嘲熱諷,皮裡陽秋,似褒似貶,令人真假難辨,如他自己形容的,是表演馬戲的在繩子上跳舞。
1940年及1943年林語堂兩次從國外回到抗戰中的祖國,受到國民政府的熱情接待,蔣介石夫婦不僅多次接見,還委以侍從室顧問頭銜。雖然林語堂聲言接受此銜只是為了拿護照方便,而並未拿過政府的一文津貼,但從他單為方便拿護照就不避親蔣之嫌這一點,也可看出他對蔣政府態度的改變:他已不是二三十年代的那個“不左不右”的林語堂了。
1958年10月14日,林語堂從國外飛抵臺灣,這是他首次登上寶島,受到各界人士的隆重歡迎。自然,人們的熱情是當局對林語堂的態度的一種折射。林語堂上島的第3天,下午5點,蔣介石和宋美齡在士林官邸會見了林語堂夫婦。當時正是“炮轟金門”高潮時期,蔣介石卻將金門軍需補給等軍務大事暫擱一邊,與林語堂大談《紅樓夢》。
1966年元月林語堂夫婦二人上臺島,與8年前一樣,蔣介石在第3天下午於高雄澄湖官邸會見林氏夫婦,半年後林語堂即回灣定居。起先是賃房而居,後來蔣介石專門為他在陽明山士林區建了一座非常漂亮的花園住宅。蔣介石對林語堂不僅在生活上很關照,還想給他官做,曾打算讓林語堂任考試院副院長。
林語堂雖然不肯做官,婉拒了蔣介石,但對蔣介石的好意卻是心領的,加深了對蔣介石的感情。他定居臺灣不久,即逢蔣介石80大壽,林語堂寫了賀詩一首,中有“高山景行止”之句表達他對蔣介石的尊崇之意。
1975年4月,蔣介石逝世,訊息傳來,林語堂一跤跌在地上,起來之後,半天不說一句話。後來他不顧年邁體弱,親至蔣氏遺體前“涕泗滂沱”了一番。
情絕於利:林語堂與賽珍珠
193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美國人賽珍珠,在她出生前,她的父母在中國傳教,在她4個月大時就把她帶到中國,此後20多年裡,她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中國,因此對中國充滿了感情,視中國為第二祖國。20世紀30年代前期,《中國評論週報》中的一個閒話中國政治、社會的專欄《小評論》引起了賽珍珠的注意,她為作者的無畏與幽默才能所欽佩,於是想要見他,他就是林語堂。
1933年的一天晚上,他們見面了。之後林語堂在賽珍珠的鼓勵下,著手用英文寫作《吾國與吾民》,該書後來作為賽珍珠丈夫的戴約翰公司組織的圖書在美國出版,賽珍珠在序言裡極力稱讚該書及其作者。該書在美國十分暢銷,英美一些機構紛紛發來邀請,賽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