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銑也沒想到高士廉如此急著上任,還不等自己回到丹陽,他就尋了官船眼巴巴走運河南下了,倉促之間,只好在姑蘇就地給對方設宴送行。
高士廉今年其實也才不過四十歲光景年紀,比蕭銑也就老了十二三歲而已。跟著高士廉同行的一家老小中,長孫無忌今年十七,比蕭銑小十一歲。蕭銑和這一老一少的年齡差距,居然也差不多。
原本高士廉一直堅持要他自己和蕭銑平輩論交,然後讓長孫無忌喊蕭銑一聲世叔,虧得蕭銑死活不肯,拼命解釋他還是和長孫無忌年紀比較相近、所以摁著讓長孫無忌喊他一聲兄長就行了,他本人則稱呼高士廉一聲世叔。
笑話,這種輩分怎麼能錯呢?要是長孫無忌喊了他蕭銑一聲叔,這個下場可就太可悲了。
草草收拾出來的滄浪亭中,一切裝飾都還沒有恢復——因為都被此前亂賊破城時搶光了——但是勝在古樸,主客皆雅,倒也不覺得無趣。一眾精緻的江南美食小點陳列周遭,兩壺會稽花雕,便可以陪客暢談了。
蕭銑敬了高士廉一杯,長孫無忌在一旁陪了。蕭銑客套著先開腔:“高世叔真是勞碌,這路途剛剛被蕭某掃清,便趕著上路了——這一趟,怎的家小也都帶著,不是要讓他們留在丹陽的麼?”
“帶著上路,倒也不是一路帶去交趾郡赴任——愚叔在丹陽小住了這段時間,聽說賢侄當真是了得,把東南海運搞的有聲有色,這些年從海上貿易的,北到倭國、新羅、州夷;南到琉球、朱涯、林邑;海船之大,已經遠過千料——真是前朝歷代所無啊。聽海客往來傳說。似是走海路沿海而行,既風浪不興,又可一帆而至。比陸路翻山越嶺去嶺南更是便捷不少。
所以愚叔便思忖著改了行程,坐海船南下交趾郡。至於家眷。還是順路帶去錢塘或是會稽尋個所在安置——那裡正是運河最南端盡頭,從丹陽去錢塘、會稽最是惠而不費,運河無波,體弱之人也經得起。將來若是愚叔任滿或是有暇回來,也近一些,方便探視。”
蕭銑點頭稱是,覺得高士廉的想法著實不錯,這年頭。也只有走運河船運算是最安穩的了,絲毫不見顛簸,年老體弱的人也能行得這路,所以高士廉最方便的辦法就是把家眷留在運河最南端的某個城市住下。至於高士廉自己走運河,一路可以到甬江入海的象山一帶,才需要換上海船,而且如今是冬天,颱風季結束了,哪怕水性不好的人,走海路也不容易水土不服犯病。
“既如此。小侄先敬世叔一帆風順。一會兒家人會備一些防備暈船和躲避瘴癘之氣的藥物,世叔收好了,路上多保重身體。長孫賢弟與其餘家眷麼。便留在錢塘縣好了——小侄自會在南陽公主封地中,獨闢一座莊園,供太夫人與長孫賢弟一家居住,安排人好生服侍。”
高士廉想客套,想了想最後還是沒說出口:“咱也不算是交淺言深了,賢侄美意,愚叔也就不虛情假意客套了。到了任上,也只有好生為朝廷效命,也沒什麼可以單獨補報賢侄的。”
“世叔說哪裡話來。小侄豈是施恩望報?不過世叔也不可妄自菲薄。小侄觀長孫賢弟頗有才幹見識,假以時日。定然是一代名臣,世叔捨得的話。小侄便單獨帶長孫賢弟到丹陽,先任一介長史、別駕之職——世叔勿憂,並非是留守府的長史,不過是駙馬都尉府的長史而已,並不會權重為人所忌,又可以時時歷練,與小侄商討政務、出謀劃策。”
“這是賢侄抬舉舍甥了,哪裡算是愚叔補報——無忌,還不謝過蕭駙馬賞識。”
長孫無忌離席躬身一禮:“謝過蕭大哥提攜之恩。”面色卻是既不驕矜,也不諂媚,說完就重新坐回位子上去。
蕭銑虛還一禮,暫且按下長孫無忌的安排不提,繼續對高士廉說道:“世叔,小侄門下這些年也多有海客南下林邑等處採買占城稻等財貨,頗明瞭南海情勢。卻是聽說朱涯洲西岸有一條江,河口多有黎侗蠻人部族出沒,海客與這些蠻夷交易布匹鹽鐵,頗聽說溯江而上不過百里,就有整山赤紅的所在,似是鐵山。如今江東兵亂,剿賊靡費頗多,雖然錢糧尚且充足,然江南缺鐵,卻是不爭的事實。小侄此前有心派遣海客多捕林邑南蠻為奴,勘探鐵山,只是礙於嶺南之地並無熟悉的一方牧守,不敢揹著朝廷擅專。此番世叔到了交趾郡上任,還望多多給個方便。”
“竟有此事麼?倒是不曾想蠻夷之地,也有珍寶。不過只是要尋些鐵料的話,江東雖然沒什麼鐵礦,淮南姑孰等處皆有鐵礦,距離江左也不遠,大不了花些錢財採買,豈不比去朱涯洲運來便捷一些——如今海客行商,運占城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