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銑被楊廣降了官職的訊息,在宮中自然是很快傳開了,畢竟蕭銑如今的官位雖然不高、資歷也不深,但是“當朝唯一駙馬”的皇親國戚身份,終究是很吸引眼球的。
蕭皇后就是第一個頗為不淡定的代表,聽說了訊息之後,當天晚上就召蕭銑入宮相見,其間自然是不可能只敘姑侄親情;而且不但召見了蕭銑,蕭皇后還把做內史侍郎的幼弟蕭瑀也找來,想一起勸說蕭銑給楊廣認錯,盼望楊廣收回成命。
最後還是蕭銑百般安慰了蕭皇后,說今日被降了官階調任它處並非純是楊廣的責罰,也有他自找的因素在其中,無非是為了愛惜羽毛,不參合到一些搜刮百姓的髒活中去而已。聽了蕭銑的解釋,蕭皇后明白他並沒有真的如何觸怒楊廣,那麼只要親情還在,官位高低就沒那麼重要了,這件事情也就算揭過了。
倒是蕭瑀聽了蕭銑的論調之後,反而大生知己之感,對這個曾經做過自己一陣子學生的侄兒頗為讚賞。
“大丈夫有所為有不為,見天子遭人矇蔽,便當挺身直言,縱然見黜,也在所不惜。唯有不在其位,方能免去己身之責。”
這番話,就是事後蕭瑀訓誡、勉勵蕭銑的。還誇讚蕭銑是蕭家晚輩後進之中心志最為堅忍之人,要自己尚在幼齡的兒子蕭銳,以及亡兄蕭琮的遺孤蕭鉉、六哥的兒子蕭鉅、蕭鈞等昆弟都學習蕭銑為楷模。
蕭瑀的兒子蕭銳還小,歷史上娶了李世民的女兒襄城公主為妻,是唐朝的駙馬。而如今李世民都才十幾歲的小正太而已,蕭銳自然更是幼童狀態,想來如果隋朝的壽命不明顯延長的話,蕭銳是不可能趕得上在大隋仕官的了。
而蕭鉉、蕭鉅、蕭鈞三兄弟裡頭,蕭鉉最大,今年已經快三十歲了,原本也是在朝中擔任散官。但是自從大業三年他父親、前西梁末帝蕭琮死了之後,他這一脈被楊廣忌憚的枷鎖似乎也鬆懈了;後來河南腹地出了盜賊之後,蕭鉉得了襄城郡通守的職務,到外地上任去了。襄城就是古代的許昌、潁川之地,也是汴洛要害。
蕭鉅、蕭鈞二人在仁壽年間都還沒成年,自然沒有官職。蕭鉅比蕭銑還小六歲,今年剛剛及冠,在朝中擔任太子內率的侍衛官職,屬於官品不低權力很小的清貴閒職,現如今東宮虛位、楊昭死了兩年多楊廣都沒新立太子,所以東宮各率的武官就更是權勢尷尬了;蕭鈞才十七歲,也是處境相若。他們的父親蕭珣雖然還健在,不過已經年過五十,空留了一個爵位後早早退養在家——對於老一輩的、在西梁亡國之前就已經擔任過要職的西梁宗室,楊廣還是要防範一輩子,一直防到死的。
除了蕭氏家族之外,對蕭銑被楊廣降職反應第二敏感的,反而是宇文述一閥。宇文述如今已經總掌朝廷兵權排程,此先對於楊廣委任蕭銑作為來護兒的行軍監軍還是頗為忌憚的——宇文閥這幾年算是已經綁在了齊王楊暕的戰車上了,而齊王素不善蕭銑,宇文述和宇文化及父子在有可能不著行跡、不留把柄的情況下自然要儘可能阻擊蕭銑介入兵權。
而此前這些年蕭銑看上去始終對軍事不感興趣,才讓雙方相安無事。現在楊廣的折騰性子一拍腦門就要因為蕭銑熟悉海路便派給來護兒監軍,宇文述自然要反對。
但是,幸好蕭銑觸怒楊廣被降職一事適時地發生了,宇文述一看蕭銑好歹是從正四品降到了正五品,而且也沒資格按照原來的計劃擔任監軍,只是擔任行軍司馬。因此宇文述也就不為己甚,沒有再吃相太難看連這個任命都要阻擊。
當然了,宇文閥的明哲保身、害人不可損己心理在這件事情上起了大作用,但是這絕不是全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宇文閥一直在靠攏齊王楊暕”這個政治標籤,是幾年前楊昭剛死時貼上去的。楊昭死後沒幾個月,楊廣的一名側妃蕭貴嬪(也姓蕭而已,但是和蕭皇后沒有直接血緣關係,也是出於蘭陵蕭氏)為楊廣生出了第三子楊杲。
大業七年正月裡——也就是幾天之前,楊杲剛滿三歲的時候,楊廣就給這個小兒子加封了趙王的封號。如此一來,似乎此前作為楊廣僅存獨子的齊王楊暕入主東宮的前景也沒那麼板上釘釘了……
作為軍中巨閥,宇文家在齊王沒有把握的情況下,自然不願意在導致自己家族的路子越走越窄的前提下,為齊王得罪更多人。
……
閒言休絮,那些朝中派系傾軋的噁心事兒,實在是沒什麼好多說的。大業七年正月轉眼而過,朝中對於各路大軍出征的安排也徹底塵埃落定,隨著出征的腳步定了下來。
隋帝楊廣徵發天下兵馬,計有一百一十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