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侄!蕭銑來勢洶洶,耀武揚威,我軍正當奮勇,怎可自隳其志。和議的話,還是休要再提了!”
杜伏威好不容易拉下面子,找輔公佑談了尋求招安的話題,便被輔公佑以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語調頂了回來。杜伏威和輔公佑都不是啥有文化的讀書人出身,所以縱然身居高位數年,說話還是比較通俗粗淺,輔公佑也一直稱呼杜伏威“賢侄”,只因為輔公佑和杜伏威的生父生前交好,如今也不管杜伏威已經是主公了,言談之間依然這麼稱呼<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杜伏威對於輔公佑對他的稱呼自然也是習慣了的,絲毫沒有要拿架子糾正的意思。聽了輔公佑的話,他暗暗皺眉,卻也只是針對言語之間提到的事情本身,而非態度問題,對事不對人罷了。杜伏威爭霸天下之途中,最大的一個劣勢便是他的年輕——他起兵的時候只有十五六歲年紀,幾年地盤擴充套件下來,現在也還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因為年輕帶來的控制力和威望不足,讓他必須借重比他長了一輩的輔公佑幫襯,甩也甩不開。
雖然數年前,他麾下頗有名將潛力的闞稜和王雄誕被蕭銑俘獲後招降的事情裡頭,輔公佑的推波助瀾多多少少也是起了兩三分作用的,但是這並不足以讓杜伏威從那時起就改為對輔公佑過度提防限制——一來,畢竟闞稜和王雄誕被俘時也就一個二十出頭,一個十*歲的年紀,還沒有發展到後來那麼成熟,所以杜伏威看到的也僅僅是損失了兩個有名將潛力的苗子,能不能真的成名將還不好說。而且這兩人到了蕭銑那裡效力之後,因為蕭銑是朝廷的派系。手下能人多又要論資排輩,所以闞、王二將如今的官位和表現機會遠不如他們歷史同期在杜伏威手下時這麼多,所以自然也沒有能夠建立足夠耀眼令人羨慕的功業。這種情況下。損失兩個只能算是有潛力的乾兒子,還不至於讓杜伏威和輔公佑深度隔閡。
“叔父說得自然也是道理。可是我軍此前和東萊留守陳稜交戰,已經是互有勝負,沒有佔到明顯的上風,現在蕭銑整合江淮兵馬錢糧,挾銳氣而來。某這兩個月也多有派探子南下查訪,自從八月以來,兩個多月裡頭,揚州、京口、丹陽等地氣象儼然一變。完全和昏君楊廣在世時大不相同。朝廷大事悉數出於蕭銑決策,蕭皇后對於蕭銑更是百依百順言聽計從,所謂的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形同虛設。
楊廣生前,江都朝廷裡也不是沒有能臣良將,但是楊廣昏庸,處處掣肘,才讓那些將領沒法騰出手來。蕭銑秉政之後,別的咱看不見,可是今年秋收以來,原本歷年都會有的流民北附。今年卻是寥寥無幾——往年,因為楊廣讓百姓獻食,每到收取獻食派捐的時節。哪一次不能給我義軍送來十幾萬活不下去的百姓?可是今年呢?至今才收攏了幾千人,還是好吃懶做的刁民,唉。聽說蕭銑還給新歸附朝廷的郡縣免去了今年的秋糧,鼓勵他們承認丹陽朝廷,與宇文化及逆黨餘孽劃清界限。如此幾番施為,我軍與之對抗的民心基礎可就動搖了,又能以何為戰?”
輔公佑默然不語了片刻,反對說:“就算難以一戰,也當知道奇貨可居的道理。若是我軍新敗便立刻求和。只會讓蕭銑看不起咱,到時候別說榮華富貴。便是苟延性命也不過是好的了。如今要緊的,便是讓蕭銑知道我軍還有血戰的決心和實力。才能讓他們看重我們。
淮北諸郡,如今掌握在咱手中的,最要害的莫過於彭城,除此之外,才是下邳郡。縱然真要留一點兒籌碼,大不了下邳郡真個失守了,再與敵軍議和也來得及,到時候咱還有彭城郡堅城可守,手中還有最重要的一顆籌碼,也還來得及,賢侄切勿自誤啊!”
杜伏威聽了心中很是不以為然,什麼叫到時候還有籌碼?就算到時候還有籌碼,肯定也不如現在條件好,可以先接觸起來。可是輔公佑如此激烈地反對,他也不好太寒了下面的人心,不然將來隊伍就更沒法帶了。
“罷了罷了,那便整軍增援下邳郡,與蕭銑決一死戰!”
……
託楊廣的鴻福恩賜,杜伏威別看如今混得有些壓抑,但是十幾萬壯丁還是可以抽出來的——千萬別覺得這個資料很誇張,因為這個時代的農民軍普遍人數規模上比官軍要強大得多,而且還不是和古代的黃巾軍那般號稱百萬之眾其實一大半是女人老人孩子。杜伏威的十幾萬壯丁,那就至少是青壯年男丁真有十幾萬<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