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缺軍功就刷杜伏威副本(1 / 3)

小說:竊隋好駙馬 作者:浙東匹夫

定下了基調之後,細細想來,裴矩的規劃還是很有遠見的。自從楊倓登基、蕭銑幕後輔政以來,丹陽朝廷事實上著實沒拿得出什麼像樣的軍事成績來。

苗海潮、董景珍、雷世猛這些小割據軍閥雖然歸順了不假,但是那都是開出明碼標價的溢價招安條件的,幾乎把那些軍閥作亂時撈到的好處全盤承認了下來,才換取了他們的就地洗白。在皇權更迭的緊要關頭,這些做法當然可以解釋為事急從權,也不至於讓朝中的酸丁和骨氣狗們叫囂反對,但這些終究不能作為蕭銑建立威望的赫赫武功。

曹操篡漢,需要在擁立漢獻帝之後再贏得削平諸雄的武功。司馬昭想代魏,更是父兄三代人苦苦憋著,直到滅蜀這件遠超前人的大功完成之後,才敢正式拿來說事兒——沒有滅蜀大功之前,哪怕賈充讓成紀殺了曹髦,司馬昭也只敢另外找一個姓曹的上去頂著,而不敢自己上。

東晉桓溫,也想效法司馬家的老祖宗那樣,把司馬家的子孫趕下臺,結果就想吞滅成漢、北伐秦燕,蜀地的成漢倒是滅了,可惜桓溫沒有見好就收,一心要克盡全功,三次北伐,最後一次失敗了,威望大跌,此後被謝安拖延,到死為止連個加九錫的步驟都沒來得及走到,更別提篡位了。後來他幼子桓玄雖然稱帝建號,自稱“桓楚”政權,不過也只有歷史盲才覺得桓玄是靠父蔭的勢力篡立的,實際上,桓玄完全是自己奮鬥得來的一畝三分地,因為桓溫死的時候桓玄還是三四歲的幼童,放後世都沒資格上幼兒園呢。

可以說,從漢朝開始。直到後來的五代十國之前,因為政權的更迭往往是在貴族階層之間流動,從劉邦之後。一直到唐朝滅亡為止,中國歷史幾乎就沒什麼*絲出身的皇帝。這一局面導致了皇權更迭的時候。非常重視法統的繼承性,各種繁文縟節和約定俗成的需求也幾乎是一成不變,幾乎當年王莽篡漢用了啥章法,後人就按部就班照抄。王莽篡漢前加了九錫,那後來者就一定要慢慢來,哪怕爬也要先爬到加九錫這一步,這種嚴肅性,後世*絲文化盛行的時代是無法想像的。

你立了個大功。削平了一些地方小軍閥,ok,先給你個某國公的封號;滅了成漢,ok,再給你個某一字王的封號;再北伐收復了長安洛陽,那就進一步加九錫;要是真滅了前燕前秦,那沒得說,別人都乖乖地束手束腳,等你稱帝僭號。北伐失敗了,收復了洛陽。但是沒下文了,那你桓溫就省省吧。

六百年的積弊,蕭銑也無力去對抗。也沒有要對抗的意思——不就是需要一些拿得出手的、他親自輔政之後的,新鮮*的軍功麼,拿就是了,當然,倉促之間拿不多倒是真的,就用杜伏威先湊湊數吧。

……

十一月初一,大朝會的日子。也是李淵王世充紛紛擁立偽帝后,丹陽朝廷第一次大朝會的日子。

皇帝楊倓的病情越來越重,丹陽文武都已經知道了。所以對於皇帝沒法親自上朝,只能由太皇太后垂簾這個設定。大家也都充分接受了。皇帝得的是七日風,這個訊息。蕭銑也充分散佈了出去,好讓大家都有心理準備,讓大家都知道,哪怕是新皇的死,其實也要怪罪到幾個月前作亂的宇文化及頭上,與別人都無關。至今為止,朝臣的反響都還很良好。

“啟稟太皇太后,逆賊李淵於大興另立代王為偽帝,其行已為謀逆。臣等公議,朝廷當昭告天下,號召天下群窮共擊之。東都王世充,亦當照此辦理,請太皇太后恩准。”

雖然蕭皇后早就知道這個事情了,不過畢竟是第一次在正式場合渠道聽到,少不得也要指示一番,把稟奏的虞世基打發回去。虞世基退回朝班之後,便換上裴矩,話鋒一轉,把話頭給引開了。

“太皇太后,臣亦聽聞,李淵擁立偽帝之後,脅迫偽帝為其加唐王封號,並上大丞相、尚書令官銜,加九錫。此雖為逆黨逆舉,然對於關中賊軍士氣鼓舞之作用,不可小覷。反觀如今朝廷之中,梁王殿下有雷霆擊滅元兇巨寇宇文化及、為先帝報仇之巨功,然梁王封號,還是先帝遺詔加封。今上登基已垂兩月,朝中文武凡參與平叛有功者,莫不加封加賞,唯有梁王殿下謙退自處,未有絲毫升遷。

臣以為,雖梁王有自謙之德,然朝廷不可無賞罰不明之毀,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朝廷軍心必然不如賊軍壯盛。還望太皇太后慨然下旨,責梁王只顧潔身自好、不顧朝廷明賞罰之譽、屢次謙遜辭封之事:效法故例,亦加梁王為大丞相、尚書令、加九錫。”

蕭皇后眉目一挑,神色有些緊張,卻談不上厭惡。有些事情,她一直潛意識裡迴避去想,在逃避,以至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