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士奇你寫票擬,幼孜你寫廷寄,本官出去一下。”胡廣揮揮袖子,有些不快的離開了,他能感覺到,手下幾個大學士與自己日漸疏遠。原因也很簡單,他在今年太子危難之際,又習慣性的縮頭了。別人為太子據理力爭,甚至被下獄時,他卻成了一言不發的扎嘴葫蘆,還去參加了趙王舉辦的菊花詩會。令一干清流很是不齒。
胡廣一走,三人眼裡都流露出興奮的神色,金幼孜急忙小聲道:“太子殿下這次可以自由了吧!”
“應該可以吧。”楊榮捻鬚頷首笑道:“山西軍糧案告破,已經洗清了太子的嫌疑,皇上還有什麼理由再懷疑太子?”
唯有楊士奇卻不興奮,兩人望向他道:“怎麼士奇兄?我們說得不對麼?”
“只怕沒那麼簡單。”楊士奇嘆氣道:“這次雖然不追查下去,看似沒漢王趙王什麼事,但其實兩位王爺已經丟了面子,更嚴重的時,可能皇上也對他們疑心了。”
“這不是好事兒麼?”
“是好事,但他們不會無動於衷的。”楊士奇皺眉道:“我擔心他們會再組織一次針對太子的進攻,太子殿下,可承受不了這份打擊了。”
“是要小心防範。”金幼孜點頭道:“可也不能嚇得睡不著覺。這次既然動不了他們,那他們必然還要出招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吧。”
“嗯。”楊士奇點點頭,眉頭緊緊擰著,他也很清楚,太子最難熬的日子就要過去了,可最危險的就是這黎明前的黑暗,太子身邊可是空前的空虛啊!
內閣很快將票擬呈上,朱棣看了一下,就批了紅,丟還給當值的楊榮道:“莫忘了那個在翰林院寫小說的!他身為按察使,就算沒參與,也是昏聵無能,如痴如盲。若是參與了,就更加罪不容誅!”
“遵旨!”楊榮應一聲。
“再擬旨。”皇帝還有別的旨意。
楊榮趕忙走到大案旁,大案上常備著筆墨紙硯,楊榮麻利的提起筆來蘸蘸墨,屏息凝神望著皇帝。
“朕受命於天、有保國安民之職。廣靈縣劉子進盤踞日久,阻斷交通,塗炭生民,地方官軍清剿不力,今命……”皇帝說著,頓一下道:“皇太孫朱瞻基為總兵官,率本部兵馬北上平叛,大軍接旨即刻啟程,不得有違!”
楊榮聽著皇帝的話,一陣心情激動,那穩如磐石的手,竟差點把字寫草了。皇上最終選擇派太孫率幼軍平叛,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太子殿下的嫌疑已經洗清,皇帝在給太孫一個一雪前恥的機會!
畢竟九龍口差點被俘,實乃太孫之奇恥大辱,只有揭過這一頁,他才能繼續抬頭做人。
“還有,”朱棣緩緩道:“錦衣衛千戶王賢,辦差得力,實為幹才。朕唯才是舉,不吝超擢,升為錦衣衛鎮撫使,暫歸太孫帳下聽用。”
“是,”楊榮應一聲,飛快的起草第二份旨意。
“再者,故汾陽知縣趙常真一身正氣、不避斧鉞,不肯與上司同流合汙,暗中蒐集罪證,終致被害。居心可謂忠耿清正,實為群臣之表。特令加賞知府銜,由內帑出錢優厚安葬,封其為汾陽城隍,繼續守護一方百姓……”皇帝說著嘆息一聲道:“好人不長命,禍害萬萬年……把這十個字,原原本本的刻在趙知縣的碑上,算是朕贈他的墓誌銘了。”
“是……”永樂皇帝就是這樣充滿個性的一位大帝,比這出格的事兒多了去了,楊榮早就見怪不怪了。
“就這樣吧。”朱棣說完,便把注意力轉向別處,他是大明朝億萬子民的皇帝,不可能總把精力放在山西的。
接到旨意,朱瞻基一蹦三尺高,他算是服了他爹……面上不動聲色,心裡卻比誰都清楚。趕忙換上朝服,進宮向皇爺爺辭行。
朱棣也正好要用午膳,便命給太孫添雙筷子,讓朱瞻基陪他一起用膳。朱棣看著眉飛色舞的孫兒,不禁取笑他道:“終於不是強顏歡笑了?”
“孫兒是強顏歡笑,卻不是皇爺爺想的那樣……”朱瞻基不好意思笑道:“只是腦海裡一直盤旋著九龍口那一幕,實在笑不痛快。”
“嗯,知恥才能後勇。”朱棣的神情也變得莊重道:“吃一塹、長一智,以後不可再冒失了。”
“孫兒謹記了。”朱瞻基重重點頭道。
“這次進剿的白蓮叛匪,可是宣府大同二鎮精兵都無可奈何的,你可有信心?”朱棣的飯量很小,吃了一小碗飯,便開始喝湯。
“孫兒是有信心的。”朱瞻基沉思一下道:“以孫兒愚見,白蓮叛匪難除,實際並非其本身有多強大,而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