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伐決斷,而在於平衡。只有讓各方勢力都有生存的空間,形成對立平衡,這個朝堂才會穩,這個皇帝才會有權威。他是絕對不容許一家獨大的!
其實太子被整的這麼慘,不就是******勢力太大,太子仁德的威望,甚至蓋過了他這個殘暴的皇帝麼?
這樣做自然對不起死去的將士,也沒法讓自己痛快。可是逝者已矣,還是顧著活著的人吧,至於自己不痛快……當這皇帝以來的窩心事兒還少麼,也不多這一樁了?
“唉……”沉默良久,皇帝終於開口,卻說起一樁不相干的事兒:“朕欲遷都。”
“皇上下定決心了?”姚廣孝絲毫不意外。
“朕早就下定決心了,只是不知道如何跟臣子開口,”朱棣負手道:“養兒子幹什麼用的?不就是替君父分憂麼?你去給太子講書的時候提一下,看他什麼意思。”
“老衲方外之人……”姚廣孝苦笑道。
“朕剃度了你徒弟!”朱棣嘿然一笑道:“讓他陪你一起當方外之人!”朱棣心裡那個得意啊,你這老狗終於有把柄可捏了!
“唉……”姚廣孝笑容更苦了,“老衲巴不得呢,只可惜他家裡女人不許。”
第475章 聖旨
就算後世權力到了頂峰時,內閣在名義上,仍然是皇帝的秘書機構。在現在的永樂朝,內閣遠沒有後世的權柄赫赫,不只名義上,實際上也是皇帝的秘書機構。故而內閣的值房設在大內文淵閣的東偏殿,低窪狹隘,夏日暴曬,冬日寒冷,辦公條件十分艱苦。
到了冬日,幾位大學士便乾脆擠在一間屋子裡辦公,一來方便溝通商量,二來擠擠也暖和。此刻,四位內閣大學士胡廣、楊榮、楊士奇、金幼孜,便頭對著頭,圍著桌上一份剛拆開的奏報,在大眼瞪小眼。
那奏報自然是剛從山西八百里加急而來,被皇帝轉到內閣來的那份。此刻已經被拆封,一張一張按順序用鎮紙玉石壓著,擺在大案上。裡面的內容幾位大學士都過目了,胡廣看得最慢,其餘三個看完後,都望著首輔大人,等他拿意見。
首輔見眾人都望向自己,想了想只好開口,卻誦起了《詩經》曰:“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這首詩也被吟唱了兩千多年了,可惜碩鼠年年打,年年打不盡。貪官朝朝殺,朝朝有貪官。這次又端了山西的一窩碩鼠,實在是大快人心,也為永樂十二年畫了個圓滿的句號。”
其餘三人心裡一陣膩味,這首輔大人才華沒的說,就是缺了點風骨,謝學士入獄後,更是徹底沒了節操。凡事報喜不報憂,什麼壞事兒都能變好事兒。明明是查處了永樂朝至今最大的一樁貪腐窩案,在他嘴裡卻成了朝廷的成績,多大的功勞一般。
“元輔說的是。”楊榮忍著膩味道:“那依元輔的意思,這個票該怎麼出呢?”
“依法嚴辦就是,這份奏疏上,一一列舉了張春、賀鑄才等人勾結匪類、貪墨軍糧等諸般罪名,審問詳實,鐵證如山,著將一干人犯押解進京,交大理寺複核後嚴懲即可。”
“……”見三人都不吭聲了,胡廣有些不悅道:“這樣出票有何不妥?”
“妥。”金幼孜擠出一絲笑,楊榮和楊士奇也捻鬚點頭,這麼大的案子,皇帝看都不看,就讓內閣出票,本身就說明了皇帝對深究下去失去興趣。那還有什麼好說的,中規中矩出票就是。
“那為何都不吭聲?”胡廣皺眉道。
“元輔,這案子實在沒法說,也只能不說。”楊榮是個實誠人,苦笑道:“糊塗著過去吧,趕緊掀過這一頁才是正辦。”
胡廣才明白三人為啥都等著自己說話,原來是都不想被貼上‘奉承上意、毫無原則’的標籤。心裡不禁暗暗埋怨自己,我嘴這麼快乾啥,應該先問問他們意思的。但話已出口,覆水難收,也只好板著臉道:“我看這個案子辦得很好,再往上扯就沒邊了。治大國若烹小鮮,急不得,一著急就要糊鍋的。”
“所以還是留個口子吧。”首輔都說了這麼多,楊士奇也不得不說話了,“給查案欽差的廷寄不能一味褒獎,要讓他再接再厲、繼續深挖,務必不放過一個壞人。”
“王賢還能查下去麼?”胡廣皺眉道。
“查不查是他的事,但朝廷並未對此事蓋棺定論。”金幼孜接著道:“這樣將來若有變局,皇上也不至於被動。”
“正是此理。”楊榮頷首道:“估計他多半是不會再查下去了,但留個伏筆總是好的,也能表明我們內閣沒有被糊弄。”
“就這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