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的熙攘人群之中,由東邊擠來了幾個人,居中是個相貌英武,神態雍容,穿著一身青袍的老者。
他的身邊,緊依著一個身穿錦袍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劍眉星日,唇紅齒白,英俊挺拔,好一副人品。
這一老一少身前,是兩名腰間鼓鼓的中年黑衣漢子,這老少二人身後,另外緊跟著四名灰髮灰髯的黑衣老者。
很顯然地,那前行的兩名黑衣漢子,是為這一老一少排開人群開道的,那四名黑衣老者,則是隨從護衛的。
這主僕八個人往裡擠著,一直擠到一座草棚之前才停了下來,停下來之後,那前行的兩個中年黑衣漢子伸手便待扒開草棚前的人堆,再往裡面擠,卻被青袍老者擺了擺手,拿眼色止住。
這座草棚子裡,擺的不是別的玩藝兒,正是燈謎。
那棚子裡一根橫拉的繩子上,掛著數十張紅紙條,上面寫著許多謎面,有的很難,有的粗俗不堪,有些能讓人看一眼就皺眉搖頭,再不就是會心微笑。
此際,那燈謎已被人猜得差不多了,僅有十幾張紅紙條下面還放著彩品,聽吧,這個嚷一句,那個叫一句,全都猜不著。
猜不著事小,往往差個十萬八千里,還鬧笑話,惹得鬨堂大笑,那猜的人則弄個面紅耳赤。
笑聲中,只見那青袍老者指著一個謎題:“‘閣下才學冠古今’,打古才女一(捲簾)!”
笑問身旁錦袍年輕漢子道:“小安,你說說那該是誰?”
那錦袍俊漢子笑道:“您這是考我,我猜那是卓文君!”
他老少兩人話聲本很低,豈料仍被一個耳朵尖的聽了去,那是個鄉巴佬打扮的土老頭兒,他頭一抬起,一臉正經地道:“不對,不對,那不是什麼卓文君!”
那開路的兩名黑衣漢子變了色,剛伸出手,卻被那錦袍俊漢子一眼瞪了回去,只見他含笑說道:“那麼,這位老丈你說該是誰?”
那鄉巴佬打扮的土老頭兒煞有其事地道:“小夥子,這你都不知道?那該是諸葛亮!”
錦袍俊漢子“哦”地一聲笑道:“老丈,何以見得那是諸葛亮而不是卓文君?”
那土老頭兒一蹬老眼,道:“小夥子,你沒看過‘三國’?那諸葛亮多大的學問?定是他沒有錯,我就沒聽說過有個什麼卓文君!”
那錦袍俊漢子笑道:“老人家,那上面寫的明白,打古才女一!”
那個土老頭兒聞言剛一怔,適時人群中有人猜出了卓文君,棚中立刻有人高應,鼓樂齊奏,贈了彩品。
那錦袍俊漢子望著土老頭兒笑了笑,沒說話。
那土老頭兒卻紅著臉搔著頭,嘀咕著道:“怎麼我又猜錯了!”
好一個“又”字,敢情這並不是頭一遭兒?
青袍老者也笑了,笑了笑,又指著那另一謎面:“‘捏著鬍子問夫婿’,打古書一句(會意)。小安,你再瞧瞧這該是哪一句?”
那錦袍俊漢子搖了頭,笑道:“老爺子,這個我不行,要看您的了。”
那青袍老者笑道:“漢學裡的玩藝兒可真多,要是不讀讀他們的書,一輩子也別想猜得這個謎,這一句話是……”
低低地向著錦袍俊漢子說了幾句。
那錦袍俊漢子玉面一紅,道:“老爺子,您這是……要說您自己說,我不說!”
那青袍老者道:“這是學問,那麼大個人了,臉皮兒嫩得還跟個大姑娘似的,少廢話,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在外面的事,快說去!”
那錦袍俊漢於的臉又一紅,只得硬起頭皮,抬手一指,揚聲說道:“那邊第二謎底是,‘妝何生在上’!”
話聲方落,只聽棚子裡有人叫道:“這位爺好學問,猜對了!”
一陣鼓樂齊奏,從棚裡傳過一包彩品來。
自有那兩名中年黑衣漢子代為接過。
猜對是猜對了,那錦袍俊漢子的一張臉卻更紅了。
那青袍老者睹狀剛要笑,陡地臉色一變,目光直逼棚內。
不知何待,那繩子上又掛上一張紅紙條,紅紙條上寫著:“‘日月同出東山’打字一個(會意)。”
這謎面,便是三歲孩童也猜得出來。
那錦袍俊漢子發覺青袍老者臉色有異,一怔,循著青袍老者目注處望去,也不由臉色一變,冷哼一聲:“好大的膽子,腦袋不想要了。”
頭一偏,兩名中年黑衣漢子頓即如狼似虎,口中叱喝蕾排開眾人,直往棚子衝,這一衝,難免有人口出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