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與之相配的其他物品。而配上了,有時並不是只單純穿這一套行頭出行,結果又為後買的裙子和靴子,繼續購買新的衣服項鍊等來交錯搭配。這樣反覆搭配,不停更新,不知不覺間,就陷入到了搭配的深淵,個人財務老是陷入到赤字之中。
在你沒有成為一個有錢的女人之前,最好不要急著去把自己的收入大量花在狄德羅效應帶來的搭配之上,否則狄德羅效應會吃掉你成為財富女人的金錢種子。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那些已經成功的女人,有著不菲的金錢,卻從來不會為搭配發愁,她們衣著講究,卻不會去狂熱地追逐著無休無止的搭配和購物,幾套得體的行頭,已經足夠讓她們從容而有信心地出行。她們已經擺脫了狄德羅效應,在擁有足夠的金錢之餘,內心充滿了自信,言行無不得體,所以不需要再借助高價物質服飾來消除自己對裝飾的緊張感,過上了知足而幸福的生活。
女人,只要擁有了充裕的財富,通常情況下,不會再為狄德羅效應而發愁。而每個女人在積累財富之初,都應該學會擺脫“狄德羅效應”的擺佈,才會走上財富之路。 。。
第3章:生活中的“清單”與“賬單”(6)
如何來擺脫“狄德羅效應”呢?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是這樣處理的——
有一天,幾位學生慫恿蘇格拉底去熱鬧的集市逛一逛。他們七嘴八舌地說:“集市裡的東西可多了,有很多好聽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數不清的新鮮玩意兒,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東西應有盡有。您如果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他想了想,同意了學生的建議,決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蘇格拉底一進課堂,學生們立刻圍了上來,熱情地請他講一講集市之行的收穫。他看著大家,停頓了一下說:“此行我的確有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
隨後,蘇格拉底說了這樣的話:“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而疲於奔波的時候,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簡單,比如最好的房間,就是必需的物品一個也不少,沒用的物品一個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賺錢可以不知足,因為一個人掙錢的手段和能力,往往也是一種智慧和學問。但對物質的追求,卻要懂得適可而止。要擺脫“狄德羅效應”,這也是一種豁達的生活態度。
一個女人在培養出了掙錢的智慧後,比較容易成為有錢人。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當你已經成為一個有錢女人的時候,心態也會因此而改變,會看淡一切物質,會以精神的幸福感官為重點,去追求一種真正的幸福生活!
狄德羅的配套效應: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後,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上平衡的現象。
把消費行為與賺錢行為結合起來,是一種聰明地花著錢來賺錢的手段。
做個積極的生產消費者
很多的人,從來沒有把花錢和賺錢聯絡在一起過,在她們心裡,錢花出去就花出去了,再賺就是。賺來的錢,就是為了消費的。怎麼可能花著錢來賺錢呢?正是這種把花錢和賺錢當成兩回事的侷限性的思維,讓大多數人難以走上致富之路。而真正聰明的女人,則是懂得做一個花著錢來賺錢的“生產消費者”。比如像吉利這樣——
吉利是一個聰明漂亮的女孩,她愛好旅遊,特別是驢行,喜歡到那種相對人跡罕至的偏遠地區去搞戶外運動,而不像很多人一樣,熱衷於大眾化的所謂的著名景點。吉利同時還是一個對大自然有著一種特殊敏感的女孩,每到一處,她都拍下大量的照片,還用大量的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加上自身特別的感想和觀念,她的“記錄”寫得非常漂亮。
吉利花在驢行上的錢很少,但是她的裝備比如睡袋、帳篷、各種攀登器械卻非常的昂貴。後來她把驢行所拍的照片和記錄賣給各種旅遊雜誌,結果賺取了不菲的金錢。這些金錢的數量,遠超過了她花在驢行裝備上的費用。
吉利的“財商”不只是體現在業餘的驢行愛好中,在平時的生活中,吉利的消費觀念無一不是:在花錢做這些事的時候,她常思考我能不能把花了的這些錢賺回來呢?
比如買飾品,一般女孩習慣直接到珠寶商店挑選漂亮的成品飾品,這些飾品雖然漂亮,但卻昂貴,而吉利不同,她直接就購買黃金,再找金銀加工行按照她的意願加工成為漂亮的飾品。一來,直接的黃金成本相對低;二來,黃金作為一種“硬貨幣”,是上千年來全球通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