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雪一度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聰明,會購物。她一直認為自己屬於那種會理財、會持家的智慧女人。
但是慢慢地,蕭雪開始產生了困惑,她買的東西越來越多,有很多卻是用不著的。比如內衣,有些沒有試用就直接買下,僅僅是因為便宜、打折,後來又覺得不適合,要麼太緊,要麼太鬆。扔了吧,覺得可惜;處理吧,她不知道內衣能如何處理;賣了吧,可是誰會來買“二手”內衣呢?
還有不少衣服,當時圖便宜、有折扣,一時衝動買了下來,甚至連標牌都沒剪就閒置在衣櫃裡。
家裡的碗已經有不少了,可是因為打折,她又買了好些;本來也不缺鍋,可是看到一次打折,有個平底鍋特別優惠,她忍不住買了下來,結果買回來放進櫥櫃,從來沒有用過。老公還一度開玩笑說:“我嚴重懷疑你是不是要改行去販賣鍋碗了。”
她還常常會為了得到某些商家的微不足道或是自己根本用不上的贈品或禮物,浪費自己的金錢去購買那些不必要的東西。
類似這樣的消費行為太多了,蕭雪開始對自己的“省”錢方式產生了懷疑。
蕭雪把困惑和我說後,我告訴她,只要你在購買,在付錢,你就不可能“省”得住錢,因為金錢在向外流,而不是向內流,錢又怎麼“省”得下來?
當然,對每一個消費者來說,折扣當然是件好事,所有的人,包括億萬富翁,都喜歡減價。但不要騙你自己說,打折時購物是在“省”錢。當你消費一件產品的時候,不論貴賤,在你掏出錢來買下它的一剎那,你就是在減少你的銀行存款,而不是增加存款。你是在花錢,而不是省錢。
打折的東西並不能讓女人省下錢,我們也不能指望打折省錢。事實上,打折不是用來讓消費者省錢、讓她們創造財富的,相反,折扣是用來掏消費者口袋裡的錢,為商場、為產品的銷售者創造財富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世界處處都充滿了所謂的折扣,商家幾乎每天都能找出一些幌子來進行所謂的“打折銷售”。廠家和商家一直掌握著“生產者主權”。 。 想看書來
第3章:生活中的“清單”與“賬單”(2)
曾經有一個經濟學家面對這種現象,發出過感嘆:消費者是被尊稱為上帝的玩物,他們被打折、返利、摸獎以及禮儀小姐折磨得死去活來。
每一個女人,都應該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看穿商家的打折促銷“黑幕”,對於不必要或是用不上的東西,再便宜再廉價,也應該學會剋制住自己的慾望不要去購買。要學會改變買了就“省”了錢的觀念,因為錢不是透過購買打折商品而節約下來的。
如果不改變這種習慣,買任何一件東西都想透過打折來省錢,到後來,你就會發覺自己的夢想都打折了。只因,一個女人如果整天想著打折購物,她的家裡慢慢就會堆滿論斤買回來的東西。過了一定的時間,比如一年、兩年,當她想清理一下時,就會發現,一塊錢買回來的東西,能賣一毛錢已經很幸運了。
貪便宜、追求折扣,短期來說,女人或許省了40%,但是長遠來說,夢想就打了100%的折扣,因為你已經負擔不起這些東西了。你花在這些不必要的東西上的金錢,絕對要超過你原來以為購買後會省下的金錢數額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上千倍。
一般說來,女人都是金錢的主要使用和管理者,管理一個家庭或者自己的財富,宜以最少量的錢來換取最大的效益。讓你的一切消費行為顯得很“經濟”才是上策,而不是一味地採購大量的,讓你“省”錢的“便宜貨”。
生產者主權(Producer Sovereignty):一些經濟學家注意到,在現代社會里,消費者常常迷失在廣告的叢林裡,他們會不由自主地聽信生產者的廣告宣傳,投出自己的“貨幣選票”。消費者仍具有決定的權利,但是,他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生產者的傀儡。於是,是生產者而不是消費者具有社會生產的最終決定權,這就是生產者主權。
成本記錄的是競爭的吸引力。
——弗蘭克·奈特(《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
生活中的“清單”與“賬單”
經濟這個詞,最初是來自於希臘語,原意是指“管理一個家庭的人”。唯物主義代表色諾芬在他的《經濟法》中將“家庭”和“管理”兩片語合理解為經濟。
從狹義方面可以這麼說,經濟是指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所以,如何管理好我們每個人自己的錢財,也是一種經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