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場征戍客,
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作,
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
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
重結後身緣。
兵士以詩白于帥,帥進之。玄宗命以詩遍示六宮,曰:有作者勿隱,吾不罪汝。有一宮人自言萬死。玄宗深憫之,遂以嫁得詩人。仍謂之曰:我與汝結今身緣。邊人皆感泣。
這個故事是否完全真人真事,並非毫無可疑——中國古代流傳著好幾個這類結構的故事:都是一位擁有許多女人的有力者,因種種機緣,將他的女人之一送給或還給另一小人物或弱者;結尾時,這位有力者總是要說一句溫情而風趣的話(我在後面還要專門談這類故事)。但這個故事的思想特徵與其餘同類故事不同,它強調了對宮女和戍邊士兵這兩大怨女曠夫人群的同情。即便不將它視為百分之百的真人真事,我們仍可從中看到一幅中世紀東方大唐帝國的動人場景:
首先是為邊疆士兵發放的冬裝,因由宮女們縫製,這就不僅僅是補充軍用物資,而且還帶有“慰勞”性質了。當士兵在萬里之外遙想身上軍衣竟是由皇宮裡溫柔美麗的宮女用纖纖素手專門縫製,這心理上的效果恐怕比讓“前線文工團”去演出一場更勝一籌。
其次當然要注意宮女和她的詩。這位宮女在縫製軍衣時,很可能陷入了類似“白日夢”的遐想之中,神遊萬里。由她自己的深宮永巷虛擲青春,聯想到戍邊士兵沒有女性的生活(高階軍官當然例外——“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於是決定在軍衣中夾入一首自抒胸臆的情詩,看這首詩會落到誰手上。唐代真是詩歌大繁榮的朝代,連宮女(她們通常是沒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