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東五六里路,鐵路沿著臥佛嶺的走勢拐了一個大彎,彎口處立著兩個石人,因此得名石人彎。
走進石人彎,山崖陡峭,地勢險峻,因山阻擋彎裡終日不見陽光,聽當地人講,未建鐵路前這裡道路崎嶇,野獸出沒,尤其以狼居多,白天仍可見閃爍的綠光,到了夜裡淒厲狼嗥聲常常將附近村子裡熟睡的孩子嚇得大哭。
鐵路建成通車後,各種野獸漸漸逃離了這個地方,只留下山水和石人。歷經六十載春秋,石人依舊,但世道更迭。石人見證了福生莊幾代養路人在鐵道線上的技術業務的變遷。
福生莊工區的工長換了一茬又一茬,走出大山踏上管理崗位的有60多名,一次能從工人中提撥7個工長,不知道其他單位有沒有這樣的事兒,但卻實實在在發生在福生莊養路工區。
這裡的工人個個是人才,人人是精英。
是什麼動力在支撐著他們,讓他們用穿越半個世紀的時間一代又一代矢志不渝固守陣地,把福生莊變成了文化知識的大擂臺,人才培養的大搖籃。
我找到了幾位還健在的老職工,他們給我講了許多故事,從這些故事裡我知道了這種原動力的源頭。
工區剛成立那會兒,我們剛從田裡拔出腿,扔掉鋤頭拿起了洋鎬,心裡特別感激共產黨,一身的蠻力沒處使,就全使線上路上。每天出工前我們都要學習,學習的內容不是念報紙就是學規章。
念報紙還能聽懂些,學規章就懵了。人家在上面講,我們就跟聽天書一樣,畫在黑板上的圖更弄不清。工區的黨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