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小說:香港十年 作者:絢爛冬季

獲得香港大學錄取。這些都引發內地媒體的廣泛議論,認為是對中國不合理高考體制的衝擊。今年更出現了香港的大學到內地“掐尖”的說法,有人開始擔心北大、清華“面臨生源流失”,這就有點杞人憂天了。實際上,今年全國考生近千萬,香港不過只招收一二千名,就算把考分最高的“尖子”全部“掐去”,對清華、北大的新生素質也不會有什麼影響;是不是高材生,並不在於高考成績一兩分的差別。反倒因為這千多名學生有機會去香港,等於增加了同樣數量的學生可以進北大、清華等一流大學,以此一層層類推下去,最後又會使一批本來可能進不了大學的孩子,得到了入學機會。把這些數字加起來就可以知道,香港在內地多招收一名學生,就可能“造福”多名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所以,香港招生多多益善。

香港的大學今年招生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再次被內地媒體用來批評中國自己的教育體制。例如,香港中文大學今年取消了對內地學生的面試,原因是“我們希望儘量做到機會公平,不能因為面試把大部分人排除在外。我們要給更多人,尤其是家境貧困的學生以機會。我們是辦教育的,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的一生。那些小地方來的窮學生,他們的一生會被我們改變。因此,把資源投到這裡最有價值”。對此,《中國經濟時報》的評論說:“公平,成為第一考慮,這值得內地教育認真反思——這是極為深刻的一課!”而《北京青年報》的評論,則稱讚“香港中文大學對政策和價值取向矯正機制的一個‘快’字”,呼籲###門的決策者“反思和學習”。“自己來考試半小時都找不到考場,這樣的人怎麼能過關?”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的範冠豪先生有感而發的這番話,也成了對內地學生的警示。事因六月十七日,一千六百多名學生在北京參加香港大學的英語筆試,考試快開始了,仍然有不少考生找不到考場。北京一家媒體的報道即以“港大考試測驗獨立性”為標題。另一家媒體更評論說,許多內地學生過於依賴家長和老師,自理能力太差,這在港大老師眼裡,也許是不可原諒之事,可是在我們現實中卻司空見慣,甚至這部分學生往往就是好學生的代名詞。香港的大學到內地招生,本來只能算是一份“薄禮”,沒想到會引出那麼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禮輕情義重”了。所以,香港到內地招收應該一年年繼續下去,而且應該招得更多。

香港能成為中國的教育中心?

不久前香港大學在內地招收了二百五十名考生,但引來南北媒體高度關注的,卻是它同時把十一名面試表現不佳的“高考狀元”拒之門外。校方的理由是港大對申請人的成績與面試表現同等重視,以免出現“高分低能”學生。一時間,內地的眾多評論人士對香港大學的做法大加讚揚,更以此來反襯內地飽受詬病的“應試教育”。廣州的《南方都市報》就說: “它讓我們看到,應試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佼佼者,在素質教育體制下可能門都進不了。”香港大學是不是所謂“素質教育”的典範,可以另當別論,但這件事情表明香港大學在內地許多人心目中的地位,至少不低於清華和北大。香港有八所大學,由於本地人才資源有限,十多年前就開始招收來自中國內地的碩士生和博士生,而且逐年增加,尤其是讀理工科的。招收本科生則是最近五六年的事情,最初由香港馬會每年提供數十個獎學金名額,吸引了一批中國名牌大學的頂尖學生。我曾不止一次勸說內地朋友的子女放棄已被本地名校錄取的機會,轉來香港就讀。他們也很爭氣,不用一個學期就叫香港同學刮目相看。這兩年香港的大學又開始招收來自內地的自費本科生,人數由幾十增加到今年的幾百上千,每年學費加上生活費要十萬港幣左右,報名者仍然眾多。不久前我到山東省會濟南市,就在所住的酒店中遇上香港科技大學舉辦招生介紹活動。如此發展下去,香港有沒有可能如理工大學陳文鴻博士所建議的那樣,變成中國的教育中心呢?恐怕不行。最直接的原因是香港高等教育總體規模太小,根本不能同北京、西安或者上海等地相比,甚至比廣州也差許多。但另一方面,香港的大學確實可以而且應該招收更多來自內地的學生。因為內地有強烈的需求,而香港則有此能力和吸引力,更可由此而緩解香港持續已久的“人才荒”。外出留學在中國內地早就成為風氣,香港的大學只是礙於兩大障礙,一直無法向內地學生敞開大門。首先因為香港的大學得到政府大量資助,如果到香港以外招收學生,就會被指責為用香港納稅人的錢補貼“外人”。幾年前香港一位大學校長就告訴我,全香港的大學共有三千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授、講師,實力雄厚,卻只能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