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十一月就進入了最冷的季節,十天裡有八天在下雪。
大雪封門,也堵了道路通衢,大臣們一開始乘著雪橇上班,後來皇帝下旨,著令臣子們可以居家辦公,每五日臨朝集議,也算減輕了每日雪地裡奔波的苦楚。
臣子們卻沒有多少感激,以往汝州也年年大雪,但他們行走的道路不會有積雪,各家的護衛,五城兵馬司,都會派出來清掃積雪,每年宮中也會發上好的銀屑炭,府裡上下熱氣騰騰。
可是今年的炭沒有了,不僅沒有了,而且每年例行發給大臣的各年節禮也分外簡陋寒酸。中秋節就一盒宮內太監們自己做的月餅配鹹菜,端午節每人一串白粽子。春節更好,一人發一個“福”字,若是皇帝親筆寫的也罷了,據說還不知道是哪位內侍濫竽充數的。
沒了福利,沒了掃雪的人,當然自己還是有錢的,也可以自己掃,但問題是誰也不敢把家裡烏泱烏泱的護衛派到大街上去為自己掃雪,怕這種“奢侈講究”的做派落到皇帝眼中,沒多久就找各由頭,來“檢視家產”了。
之前右相國尹逢過壽時,鋪張奢華,以明燭燃至夜,彩障飾長街,派出家將百人迎客。
不過一旬之後,尹逢就因曾在戶部任職時和人勾結,倒賣陳糧以次充好的罪名下了獄,隨即被檢視家產,那些明燭彩幛,珠寶美玉,統統被賣掉,換了錢直接送往破鏡城。
這並不是孤例,在慕容翊執政的這兩年內,倒下的豪門貴族不計其數。家產全部都被查抄,除了一部分用來修葺汝州危房,賑災救民,增補國庫,供應戶部調撥外,大部分都送往了破鏡城。
以至於百官中流傳著一個心照不宣的說法:破鏡城一磚一瓦,都浸透了汝州官員的血淚。
在這樣的風雪天氣,卻有一隊車駕,艱難地離開了皇宮,頂風而行。
宮門前慕四正端著千里眼檢視情形,遠遠地看見車架過來,唇角冷冷向下一撇。
他身邊隨從搓著手道:“將軍,太妃娘娘又出宮啊?”
皇帝這種天氣從來不會出宮的,甚至不會出乘龍殿,整個人幾乎長在了榻上。
倒是寶太妃,似乎轉了性,這半年來,對大臣態度和藹,出宮也出得勤,一開始是說想出去散散風,後來說是代替不愛出宮的皇帝陛下檢視民生,慕四和慕容翊說過幾次,問是不是要派人跟著,慕容翊總是笑而不語,慕四也就不提了。
今日依舊是一個非常動聽的理由,太妃娘娘心繫汝州百姓,要去檢視貧民窟那邊有沒有棚子被雪壓倒了。這事兒報到乘龍殿,乘龍殿直接命宮門開門。
慕四的唇角往下一壓。
一向只關注自己的人,什麼時候這麼悲天憫人了,這種天氣也急吼吼地往外跑。
車駕到了門口,卻沒有直接走,後頭的馬車裡下來宮女,命小內侍搬過來一個大桶,揭開桶蓋,是熱氣騰騰的羊肉餛飩,宮女脆生生地道:“太妃娘娘說了,天寒地凍,值戍的各位辛苦,喝點熱湯暖暖身子。”
近期太妃常常這個做派,出出進進總給他們帶吃食,也給慕容翊宮裡經常送些花果吃食,慕容翊有時候收,有時候就扔了。
慕四帶著屬下跪在雪地裡謝恩。
宮女急忙道:“太妃說了,慕將軍免禮,慕將軍快去吃點熱食吧。”
慕四點頭謝了,端著一碗餛飩,看那行輦車消失在風雪裡。
兩刻鐘後,輦駕在城西停留,太妃下輦來,進入汝州府搭的棚子裡休息,自有官員來和她彙報可能導致的災害情形,不用她親自去那種地方檢視。
太妃進入棚子後,簾子就放了下來。
棚子內,太妃迅速地換了一身衣裳,進入了棚子後等候已久的馬車。而一個身形和她彷彿的宮女,則披上她的大氅,代替她坐在主位上。
形制普通的馬車行了一段,依舊在城西不遠的一座普通三進小院前停下,大雪天,四面無人,掀簾的宮女依舊警惕地四處看了看,才扶下穿著普通的太妃來。
大門開啟,一個老僕面無表情地領路,穿過前面兩進院子,繞過迴廊,東廂的門開啟,裡面滿滿地坐了人。
太妃邁進門去,人未至已經展開親切的笑容,溫聲道:“讓各位大人久等了。”
屋內一群老少起身相迎,大多穿得樸素,但如果經常出入朝廷,就會發現,眼前人,個個是衣朱腰紫的朝堂風雲人物。
大司徒、司空、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衛尉……幾乎集中了文治、武備、司法、安全、裝備、皇宮各處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