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律令規定,重大政務,內閣司禮監及三分之二四品以上官員形成共議時,就可以封還皇帝旨意,按照群臣的意見處理。這是高祖皇帝為了防止後世出現專權暴君所做的規定,但因為朝臣多半各分派系,難成共識,所以從來沒有出現過先例。
結果在這一朝,因為鐵慈這個皇太女,內閣難得一致針對了皇室,又更難得地和瞧不起的死對頭司禮監攜手。
三分之二原本是確定甚至不止的,但不知為何,最終很多預定要站出來的人,沒有站出來。
蕭立衡的目光掠過文華殿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吏部兩個侍郎、光祿寺卿……甚至和他關係最緊密的都察院幾個御史都沒站出來。
蕭立衡立即想到先前值房發生的事,現在沒站出來的,除了武英殿大學士,基本都是先前被伴當叫出去的人。
這是怎麼回事?
那短短小半個時辰,幾句話,到底發生了什麼?
事態似乎有點脫出控制,他心中微生焦躁。
現在正在上朝,也不知道外面進展得怎樣了。
陛下始終沉默不表態,既然人數達不到無法封還旨意或者換太后臨朝,那就退一步,先催促把案件發三司會審再說。
只要發三司會審,那走向就還掌握在他手裡。
有人舉告科舉舞弊,就必須要查,這種案子一向三司會審,陛下推脫不掉。
蕭立衡心情煩躁,昨夜諸般佈置,居然還是事機不密,太女竟然第一時間便得了訊息,悍然出宮。
明明人都看住了,是誰給她遞了訊息?
可恨,想要行刺皇帝逼太女回宮,也沒成功。太后的供奉不肯出手,另外的暗衛高手直接被那個白痴女子暴打。
也不知道皇太女在外面在做什麼。
朱彝帶著保皇派已經跳了出來,開始唇槍舌劍,很明顯戰況陷入膠著,這一吵能吵一天。
蕭立衡心中隱隱有不好預感,更是下定決心,要速戰速決,速速出宮,戰場本該在殿上,但已經給那該死的皇太女轉移到了宮外,她在宮外名聲好,又擅長利用百姓,不能任她施為!
他對自己的同夥們施了個眼色。
眾人會意,頓時要求廢太女的炮火一收,也不先提兩位總裁,而是集火於科舉舞弊案本身。
有問題要查,這天經地義,便是保皇派也不好說什麼,皇帝陛下鬆一口氣,也知道再抵抗下去不成,最終應了三法司會審。
下旨之前還特意強調不可私刑審問,蕭立衡慷慨表態絕對維護律法尊嚴,一轉眼唇角便一撇。
皇帝心中牽掛外頭的事,卻知道此刻最好留住蕭立衡,眼看蕭立衡轉身要走,便出聲道:“朕這裡還有些要事,諸位閣老請留步御書房商議。”
蕭立衡正準備告病,鐵儼已經道:“關於蕭雪崖換防黎州一事。”
蕭立衡停住腳步。
前陣子蕭雪崖上折,說探聽到燕南似有異動,請求將他換防或者擴軍,監視燕南對內地一線。
蕭雪崖在南粵州臨海駐紮,這一年造了不少海船,也打了不少海盜,將大乾粵南水軍擴大了幾倍規模。
他是目前蕭家僅存的軍方力量,也是大乾軍方几位最為強大的將領之一,和狄一葦一南一北號稱雙星。
以往蕭家只恨他不重權欲,是個眼中只有軍隊的瘋子,難得他有意收服燕南,這正是又一個豐滿羽翼擴充實力的好機會,蕭立衡樂見其成。
但是他樂見其成,容氏和保皇派自然都不樂意,尤其皇帝,很快鐵慈要去燕南,他更不敢把手握大軍的蕭雪崖調到燕南附近,因此無論蕭雪崖怎麼上書,皇帝都是留中不發。
如今皇帝終於主動提起,哪怕知道是別有用心的誘餌,蕭立衡也只好接著。
他腳跟一轉,回頭跟著皇帝,眼神卻對都察院御史瞟了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