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便會;所有書法學問,竟在我們姐妹之上。今逢考試大典,乃自古未有奇遇,妹子意欲帶他同去考考。他因二位姐姐曉得他的出身,求我們轉懇:將來應試,全仗包涵,替他遮掩遮掩。”嫵兒道:“這個何消囑付!妹子向在淑士也曾充過宮娥,這有何妨。”
麗蓉道:“既如此,我們竟要叨長,將來個稱崔姑娘,竟要呼作小鶯妹妹了。”
崔小鶯道:“得蒙二位小姐如此提攜,自當永感不忘,此後惟以師禮事之;並且竟要大膽,如在人前,只好以‘姐姐老師’呼之了。”墨香笑道:“‘姐姐老師’向無此稱,莫若竟呼姐姐,把老師二字放在心裡,叫作‘心到神知’罷。”
過了幾時,章府大小姐蔡蘭芳、二小姐譚蕙芳、三小姐葉瓊芳、四小姐褚月芳,都從河東節度衙門起身,來約文府二位小姐同回祖籍赴試,於是書香、墨香約會麗蓉、嫵兒,帶了崔小鶯,一共九人同到江南。喜得郡縣兩考都得中式。回到淮南,略為耽擱,即向西京進發。恰好行了幾日,適值唐閨臣、林婉如、洛紅蕖、廉錦楓、田鳳翾、秦小春、宋良箴、顏素綃、黎紅紅、盧亭亭、枝蘭音、陰若花也上長安,二十一位才女竟於中途巧遇。婉如同麗蓉、嫵兒彼此道了久闊,並謝麗蓉神彈相救之力。嫵兒見了閨臣,再三道謝當日寄父救拔之恩,此時聞在小蓬萊修行,頗為喜慰。洛紅蕖得了哥哥在小瀛洲避難下落,這才放心,把此事告知宋良箴。大家說說笑笑,一路頗不寂寞。
這日天晚下店,只見許多兵丁圍著一個木籠,裝著一員小將,滿面病容,繩蒙捆綁;後面有一武官押著,出了店門,簇擁而去。只聽眾兵紛紛言講:“這個小將,乃九王爺之子,本名李素,如今改作宋素,在逃多年,今日才被擒獲。”
這話登時傳到宋良箴耳內,嚇的驚慌失色,淚落不止。只得背著眾人,再三懇求閨臣、紅蕖想個解救之法。二人躊躇多時,毫無計策,因將多九公找來,暗暗商議。九公搖頭道:“他是欽命要犯,有何解救!難道我們把他劫奪回來?天有此理!”正在議論,適值顏紫綃走來,問知此事,忖了一忖道:“九公且去打聽:他們今夜要投何處?此番捉獲,還是本人犯了重罪,還是為著當年九王爺之事?
如果本人並未犯罪,仍為當年之事,咱看良箴姐姐分上,倒可挺身前去,憑著全身本領,或可救他,也未可知。“良箴聽了,不覺轉悲為喜,再三道謝;即託九公前去打聽。閨臣恐人多嘴雜,說話不便,即同良箴、紅蕖、紫綃另在一房居住,暗託若花、蘭音陪伴眾人。
不多時,多九公打聽回來道:“這員武官姓熊,不知何名,人部叫他‘熊大郎’,乃本地督捕。今擒了宋素,因是欽命要犯,惟恐路上有失,連夜要解都督衙門,業已向東去了。”紫綃道:“九公可曾打聽宋公子何以被他擒獲?”多九公道:“聞得前面過去五十里有兩個村莊,一名宋家村,一名燕家村。兩村相離甚近。宋家村內有一富戶,名叫宋斯,外號叫作‘好善’。當日宋素逃到他家,宋斯因他少年英俊,就認為義子,收留在家,並將甥女燕紫瓊許他為妻,尚未婚配。誰知宋素右眼是個重瞳。太后因他日久在逃,忽然想起重瞳是個憑據,特發密旨命天下大臣細心訪拿。宋素向日常在教場習武,人都叫他‘三眼彪’,現在身患重病,因此毫不費事,就被擒獲。”良箴聽了,這才明白。紫綃知宋素並未另犯重罪,才允定了晚上必去解救。當時多九公仍去外面照料。
到晚,四個姐妹同眾人飯罷歸房,良箴另外備了幾樣酒餚與顏紫綃壯威,敬了幾杯,天已黃昏。良箴道:“紫綃姐姐好去了。惟恐他們去遠,何能趕上?”
紫綃笑道:“姐姐:不妨。他若去遠,咱有甲馬,若拴上四個,做起‘神行法”,任他去遠,咱也趕得上。“良箴道:”這甲馬不知別人拴上也能行麼?“紫綃道:”如何不能!只要把咒語一念,他就走了。“良箴道:”若果如此,將來姐姐何不替我拴上兩個,我也跟著頑頑呢?“紫綃道:”這個雖可,但路上必須把葷戒了,才能飛跑。若嘴饞,暗地吃了葷,直要奔一世才能住哩!“紅蕖笑道:”嫂嫂何必聽他瘋話!他又何必要用甲馬!前在嶺南,閨臣姐姐託他寄信,不過半個時辰,往返已是四五十里,就拴百十甲馬,也無那般迅速!“
閨臣道:“只顧閒談,姐姐你聽,外面已起更了。”紫綃忙起身道:“此時可行了。”於是換下衣履,繫了絲絛,紮了魚婆巾,胸前插了寶劍,仍是一色通紅。三人正看他結束,只聽說聲“去了”,將身一縱,不知去向。良箴一見,口中只呼“奇怪”、連忙趕到門外仰頭一望,只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