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1 / 4)

小說:鏡花緣 作者:丟丟

!”駱承志連忙跳出圈子叫道:“史家兄弟:此話怎講?”史述道:“兄長且請三位壯士暫停貴手,小弟慢慢講這緣故。”眾人聽的明白,只得住手退後。

女子叫道:“原來是史述表兄!為何卻在此處?”駱承志道:“既是親眷,此非說話之地,且請上山,慢慢再講。”大家一齊上山。走了多時,進了山寨,女子往後寨去了。

駱承志指著史述向餘承志道:“此即史伯伯之子,名叫史述。當日兄弟自軍前分手,逃到隴右,見了史伯伯,呈了血書,蒙史伯伯收留,改為洛姓,命跟教師習學諸般武藝,至今十有餘年。史伯伯久欲起兵保主上覆位,因常觀天象,武后氣數正旺,唐家國運未轉,耽擱多年。這幾年,武后氣運日見消敗,紫微垣已吐光芒。昨因武后回光反照,氣運已衰,正好一舉成功;不料起兵未久,竟致全軍覆沒。史伯伯不知逃奔何處。小弟同史家兄弟蒙史伯伯派在後隊按應,因大事已去,只得帶了本隊一千人馬逃至此山。山上向有數百強人,聚集多年;他見我們弟兄驍勇,情願歸降。我們正在‘有家難奔,有國難投’,見他如此,因此暫在此山權且避難。不想今日得遇三位仁兄,真是三生有幸。不知史家兄弟與這女子是何親眷。

史述道:“剛才兄長與這女子戰鬥,小弟即將他的車輛人口搶擄上山,意欲拷問為何來探行藏;誰知卻是小弟舅母,又是小弟岳母。”洛承志道:“此話怎講?”史述道:“小弟母舅姓宰名宗,與年曾任隴右都督,久已去世;寄居西蜀。

舅母申氏,膝下兩個表妹:一名宰銀蟾,一名宰玉蟾。那銀蟾即家君自幼代弟所聘者。剛才那員女將,就是玉蟾。因考才女一事,同了母親,姐姐並兩個姨表姐妹,一名閔蘭蓀,一名畢全貞,回籍赴試,從此路過。我玉蟾表妹素日最孝,他恐山上藏有虎豹驚嚇老母,前來探路;那知我們只當他有意來探行藏,與他爭鬥。

若非問明,幾乎誤事。這三位兄長尊姓大名?從何到此?“洛承志將三人名姓來意說了。史述這才明白,深贊三人義氣。洛承志再三拜謝,隨命下人大排筵宴。

宰氏姐妹即同母親別了史述,帶著蘭蓀、全貞應試去了。忽有小卒來報:武九思家眷不日從此經過。史述同洛承志聽了,當時計議要去報仇。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第五十九回 洛公子山中避難 史英豪嶺下招兵

話說史述聞武九思家眷不日從此經過,即同洛承志商量,意欲把九思家口殺害,以報陷城之仇。餘承志道:“史家哥哥固志在報仇;但他的家眷,豈無兵將護送?縱使殺害,他又豈肯幹休?一經領兵到此,豈非泰山壓卵?史伯伯兵馬數萬,尚且不能取勝,何況今日人馬不滿兩千?據小弟愚見:且把報仇之事暫綴,莫若招集舊日部曲,以為日後勤王之計,最為上策。此處難得山田又多,又能容得人馬,剛才小弟細細眺望,儘可藏身。況史伯伯在此多年,官聲甚好,各兵受恩深重,看來也還易於招集。俟兵馬充足,別處一有勤王之信,此處也即起兵相助。二位在此既不替天行道,又不打劫平民,自耕自種,與人無爭,眼前既可保全,將來亦不失勤王功業。二位以為何如?”史述同洛承志聽了,個個點頭稱善。

就命各兵在山前山後播種五穀,積草屯糧,並暗暗招集人馬。

三人住了幾日,屢要告歸,因史、洛二人再三挽留,又住幾時,才同回淮南。

見了文芸,把上項話說了。文芸正在三番兩次差人打聽,今見他們回來,這才放心。餘承志見了妻子、妹妹,也把此事告知。麗蓉道:“此處兩位姐姐不日要赴縣考其學說為存在主義的來源之一。主要著作有《邏輯研究》、,意欲約我二人同去,妹子因哥哥前在船上有不可去之話,所以再三推辭。

誰知伯母竟將我們履歷業已開報,並囑我們陪伴同去;妹子只得含糊答應,俟哥哥回來再去覆命。哥哥你道如何?“餘承志道:”伯母既如此高興,自應同去為是。況此間之事,也須耽擱兩年方有頭緒,你們藉此出去消遣消遣,也省我許多掛牽。

麗蓉同司徒嫵兒聽了甚喜,即去見了林書香、陽墨香,告知此意。二人得有伴侶,歡喜非常。因將乳母之女崔小鶯喚出與二人叩拜行禮。麗蓉連忙攙起還禮道:“我們時常見面,今日為何忽又行此大禮?”嫵兒也還禮道:“莫非要求我們做媒麼?”書香道:“姐姐休得取笑。此女雖是乳母所生,自幼與妹子耳鬢廝磨,朝夕相聚,就如自己姐妹一般;並且我同墨香妹妹在家讀書,也是他伴讀,時刻不離,真是情同骨肉。更喜他心靈性巧,書到跟前,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