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供應藥材的基地保留了。
()好看的txt電子書
杜淹在京城還有幾家米行和倉庫,也全部保留,用來儲存和變賣糧食。
在醫館的取名上出了一點小麻煩,左少陽讓大家出主意,因為各地要設立分館,所以京城總部的叫某醫館總館,各地的以州縣命名,叫某醫館某州縣分館,這個沒問題,但是,具體醫館該叫什麼名字,眾說不一,馬周提出叫“黎民醫館”,侯普說就叫“百姓醫館”,杜敬說叫“白丁醫館”;因為老百姓都戴黑色頭巾,所以吉運算元建議叫“黔首醫館”;杜帳房更是直截了當,建議叫“草民醫館”。
左少陽覺得都不好,突然想起文革的時候鄉村醫生的稱呼“赤腳醫生”,靈機一動,道:“乾脆就叫‘赤腳醫館’好了,咱們將來不僅要在城裡坐著等貧窮百姓上門求醫,還要走村串寨到田間地頭去給老百姓送醫送藥突出一點,那就是用腳底板走路,服務老百姓”
雖然馬周等文人覺得有些土,但是,本來就是服務百姓的,百姓能看得懂就行,而且這樣個親切,比白丁、草民之類的帶有一些輕賤的稱呼要強得多。所以,都贊成用這個名字。杜敬和杜帳房雖然覺得太直白太土氣,但也沒有提出異議,因為這個稱呼是會長提出的,不好多說什麼。
名稱定下來了,京城的總部叫做“赤腳醫館總館”,其餘兩個分屬東西的醫館叫“赤腳醫館東南分館”和“赤腳醫館西南分館”。將來各地州縣設立的,也以此命名,比如合州的就叫“赤腳醫館合州分館”等等,而專門負責藥材供應的就叫“赤腳醫館東市藥行”之類的。
接著任命三個醫館的掌櫃,總館掌櫃由醫舉榜眼邱一壺擔任。邱一壺當了個散官,閒居在家,已經聯絡他了,他願意到基金會做事。
另外兩個醫館的掌櫃,經過與孫思邈和許宗商議,分別聘請孫思邈的兩個徒弟守志子和許宗的徒弟盧林擔任。這兩人也是京城名醫,一直在孫思邈和許宗的醫館坐堂,不僅醫術高明,而且為人穩重,沉著老練,通達事故。
東市西市兩個藥行,還有幾家米行的掌櫃,則全部撤換,由祝藥櫃推薦的兩個人選,以及瞿老爺子推薦的人選擔任,都是多年從事藥材和糧食生意的老行家,是信得過的人。
商定之後,許宗建議,杜淹拿出這麼一大筆鉅額資金辦這個濟民的醫館,現在他不當官了,能否也給他一個職務。
左少陽表示,如果他辭官成功,不當官了,就任命他為名譽會長,對外代表醫館從事一些協調各地衙門,接待來訪等禮儀工作。
可是,事與願違,隨後幾天裡,傳來的訊息卻是,杜淹的辭職被皇上否決了,皇上只讓他安心養病,不同意他的辭職。
當杜寅一臉惶恐地將這個訊息報告左少陽,並一再發誓說父親杜淹絕對是真心誠意請辭,只是皇上堅決不許,所以父親實在沒辦法。還請左少陽諒解。
左少陽已經預料到了這個結果,請孫思邈進行核實,回來告訴左少陽,的確是這樣,杜淹的確打了一份長長的辭職奏摺,但是皇上沒有批准。至於其中杜淹是否搞鬼了,不得而知。不過孫思邈問了皇上,皇上的確表示國家社稷還需要杜淹出力,現在還不能讓他退隱。看來至少皇上那裡表面上是不讓杜淹辭職的。
左少陽又請孫思邈去大理寺打聽一下杜淹案件的進展,反饋的訊息是進展緩慢,截至目前,還沒有發現杜淹指使他人謀害牛把式和甄權的確鑿證據。
這個也不出預料,左少陽沒法子,這種情況下,如果自己堅持要求杜淹掛印躲回老家去,只怕不能贏得旁人的同情,反而會說自己太過分。因為既然杜淹指使謀殺的事情沒證據,他也按照自己要求辭職了,是皇上不同意,又拿出了三十多萬貫的鉅額家財設立免費醫治百姓的濟民醫館,這老小子在人情得分方面是佔了分的,只能慢慢來,爭取揪出他的狐狸尾巴。
左少陽又召開了一次基金會會議,選舉杜淹為基金會的名譽會長,規定不得干涉基金會的活動,只是掛個名,最多在名譽上代表基金會對外進行一些禮儀活動。這個虛職竟然讓杜淹感激不已,親自登門拜謝。當然,左少陽心裡嚴重懷疑這又是杜淹在作秀,爭取旁人的同情。
與此同時,彭炳的工作也有條不紊進行著,他雖然是吏部侍郎,不管戶部的事情,但是他親自交辦的事,戶部自然要遵從照辦。很快便把整個京城各個裡坊貧困人家的總數和具體人家摸清楚了。將列入醫療範圍的貧苦人家的名單全部張榜公佈,接受舉報質疑。
左少陽監督了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