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的地方劃出一塊地給他們修宅院,兩家距離倒也不遠,將來左家擴建達到預料的最大規模時,兩家便可以連在一起了。
這期間,左少陽讓馬周全權負責,清點杜淹移交的財產。按照前面的商定,不動產全部移交轉移到了左少陽名下。
這時,基金會的人也全部到齊了。杜淹的病也好的差不多了。於是,左少陽主持召開了基金會全體成員的第一次會議。左少陽邀請老神醫孫思邈、許宗列席了會議。
這次會議的議題是通報杜淹移交財產的清點情況和變賣方案。馬周彙報了他領導的基金會帳房小組對杜淹移交財產的清點登記結果。
杜淹聽了之後,沒有任何異議,還對馬周細緻的工作表示了讚賞。
接著,基金小組商定了變賣方案,馬周的帳房小組提出了變賣計劃草案,眾人商議之後,最終確定了下來,杜淹也沒有意見,還提出了幾個可能的買主供參考。
第488章 赤腳醫館
按照方案進行變賣,杜淹收集的古玩字畫都是經典,買主不愁,很快就高價賣掉了,而商鋪也是生意紅火的,也很快高價脫手。
整個變賣只用了不到半個月就全部賣完了,其中有些買家還是杜淹介紹的,出價也高,最終得價竟然比原先估計的還要多一些,達到了三十六萬貫。留出六萬貫作為活動資金,其餘的錢全部買了京城近郊的良田。這樣,基金會總共的良田就有八萬畝
經過侯普他們幾個錢穀吏的共同計算,這八萬畝產糧,按照現在糧價,每年賺的錢,夠開設並維持五十家義診藥鋪正常執行的費用的也就是說,按照現在基金會的正常執行,可以在全國各地開設一共五十家義診醫館基本上大的州縣都可以覆蓋。
左少陽對杜淹在變賣財產中給予的高度支援和配合感到很吃驚,也進一步認定蕭芸飛所說的這筆錢只不過佔了杜淹很小的一部分財產而已,沒有傷筋動骨,杜淹也不是守財奴,知道如何取捨,所以沒有苛刻的表現。
在整個變賣中,左少陽也非常注意觀察杜淹的府邸是否有暗道密室隱藏財寶,但是,沒有任何發現。對杜淹還有大批財產隱藏著這一點,左少陽沒有露出半點神色,就怕打草驚蛇,只能以後再揪他的狐狸尾巴了。
這期間,甄權的傷已經完全穩定下來,沒有出現併發症和後遺症,這得益於左少陽及時的救治。
就在決定是否將甄權送回監牢之時,皇上的聖旨終於下來了,根據大理寺對高祖皇上寵妃病死事件的調查結果,認定甄氏兄弟負有相當主要責任,但是不是全部責任。皇上寬宏大量,寬恕兩人死罪,每人杖責三十,流兩千裡,念其年歲已高,准予贖刑,贖金每人兩千貫。同時,將甄立言革職。而且,鑑於甄權剛剛身受重傷,准予繳三十貫贖金免杖刑。
這個結果下來,甄家高興得簡直要發瘋了,甄氏兄弟兩家每家被罰兩千貫,這當然不是個小數字,但是對甄家而言卻是小菜一碟。當即全數繳納。
甄立言捱了三十杖而且丟了官,但是命保住了,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他們高興的事情呢。
甄權派兒子甄懸去感謝左少陽救命之恩,甄懸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不過,左少陽也沒空跟他們說這些事,他正忙著籌建基金會。
杜淹移交財產變賣完畢之後。左少陽又組織召開了基金會全體會議。還是邀請孫思邈和許宗列席。
這一次的議題是確定基金會章程,確定第一部要建立的醫館藥行數、名稱和選定三個義診醫館和供應藥材的義診藥行的掌櫃。
這些人對民主會議還沒有概念,所以會議差不多成了左少陽的工作部署會。人選也是他定的。
醫館的宗旨是免費為窮苦百姓治病,這個沒有什麼爭議,所以很快便確定下來了,領導成員是:會長左少陽,副會長馬周,總帳房是侯普,兩個副總帳房分別是杜淹原來的管家杜帳房和原吏部常平倉計吏吉運算元。左少陽還任命了一個監事,由杜淹的小兒子杜敬擔任。
由於唐朝人對民主集中制根本沒有什麼概念,所以,左少陽原先料想的委員會制度沒辦法實施,都不知道怎麼開展工作,最後,還是搞成了成了會長負責制。也就是由左少陽負責全面工作,負責重大決定的批准,馬周協助並負責基金會的日常事務工作,三個帳房負責記賬和財物管理,杜敬負責監督。
商量之後,決定第一步先在京城建立三個義診醫館,杜淹在京城南部平民區本來就有三個醫館,直接拿過來就可以用,另外,杜淹還有兩個藥行,分別在東市和西市,也全部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