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領導人民興修水利,對江河湖泊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修建了8萬多座水庫,新建和加高加固了20多萬公里堤防,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與自然災害進行了頑強的鬥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的成就。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抗禦洪澇災害的能力還不高,在水利建設和綜合治理方面存在不少問題,有些問題相當嚴重。主要表現:一是現有防洪工程標準低,老化失修,險工隱患多。七大江河防洪能力偏低,病險水庫較多。二是隨著人口增加,與水爭地的現象日趨嚴重。大量湖泊和河道灘地被圍墾,降低了湖泊的調蓄能力和河道的行洪能力。三是陡坡開荒、毀林開荒和亂砍濫伐林木現象大量存在,水土流失加劇,河道湖泊嚴重淤積。因此,加強水利建設,實行綜合治理,從根本上防治洪澇災害,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第一,增強水患意識,加大水利建設力度。我國是一個洪澇災害嚴重的國家。由於降雨在時空分佈上極不均勻,一方面水資源緊缺,另一方面洪澇災害又十分嚴重。我們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增強水患意識,調整基本建設投資結構,增加水利建設投資,實行綜合治理,從根本上提高抗禦洪澇災害的能力。這是我國的一項長期任務,也是安民興邦的一件大事。最近,國務院已就水利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作出部署,大幅度增加投入,以保證水利和生態環境建設需要。按照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搞好水利建設規劃,提高大江大河大湖防洪標準,增強全流域的整體防洪能力。水利設施建設要貫徹開源與節流並重的方針,即要考慮防洪排澇的需要,又要考慮蓄水抗旱的需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變水害為水利。
第二,植樹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按照《全國水土保持規劃》,以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為重點,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種草,實行封山育林,進行流域綜合治理,保持水土。國務院已決定,年內將長江、黃河上中游的51個重點森工企業及地方森工企業全面停止採伐,轉向造林。力爭透過十幾年的努力,使我國生態環境有較大改善,明顯減少水土流失,改變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泥沙嚴重淤積狀況。同時,根據條件與可能,對過度開墾、圍墾的土地,有計劃有步驟退耕還林、還牧、還湖,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
第三,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提高防洪標準。國務院已決定,汛後立即動手,大幹幾年,把大江大河大湖防洪標準提高到較高的水平。要把大江大河大湖的幹堤建設成高標準的防洪堤,確保萬無一失。抓緊完成對現有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使其充分發揮效益。切實抓好清淤疏浚,恢復河道行洪能力。加強主要江河的控制性工程建設,抓緊三峽、小浪底、萬家寨、治理淮河、治理大湖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有效地防禦洪水。
第四,加強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和海堤建設,提高城市防洪和抗禦風暴潮的能力。抓好大中城市防洪設施建設,首先抓好沿江沿海重點城市防洪設施建設,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加強沿海省份海堤加固專案建設,增強抗禦風暴潮的能力。
第五,認真貫徹落實《防洪法》,堅持依法防洪。《防洪法》明確了防洪工作的基本原則,強化了防洪行政管理職責和各項制度,是開展防洪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據。,全面落實《防洪法》規定的各項制度,依法統管防洪工作全域性,調整全社會有關防洪各項事業的關係,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決禁止圍墾湖泊、侵佔江河灘地、封堵通江湖泊河道、亂採江河砂石。堅決清除河道障礙,加強江河湖泊和易洪易澇地區的管理。制定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政策,解決蓄滯洪區群眾的後顧之憂。
第六,積極採用現代化技術,實行科學防洪。在防洪工程建設和防汛搶險等方面,不斷研究推廣和應用先進、適用的科學技術。進一步加強水文、通訊和防汛決策指揮系統的建設。按照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分級負責的原則,儘快建成全國防汛指揮系統,實現防汛指揮排程現代化。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當前抗洪搶險鬥爭已進入最緊要、最關鍵的時刻。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關於當前抗洪搶險情況的報告,是對防汛、抗洪、搶險工作的極大關心和支援。我們堅信,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廣大軍民的團結奮鬥,頑強拼搏,一定能奪取抗洪搶險決戰的最後勝利。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3 千里江堤險象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