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的春秋時期人的壽命長的也就四五十歲,他老人家能活到八十多歲不得不說是個奇蹟,就憑這點,在諸侯之間,包括平王對他都是相當尊重的。他老人家的意見就是輿論的導向。
平王也知道鄭國擴張的事實,但他感念鄭武公的擁戴之德,還有他的父親鄭桓公為國捐軀的功勞,不願意和鄭國計較。換句話說,鄭國的擴張還在平王心裡承受範圍之內,所以一直對這事兒採取姑息從容的態度。但誰也經不住別人天天在耳朵邊上吹風,漸漸的平王對鄭國有了防備之心。為了牽制鄭國的發展,曾經一度想要收回先前賞賜給鄭國的虎牢關以東地區。
這一點,讓鄭武公很擔心。特別是都城京雖然繁華富有,用現在的話說是那種國際性大都市,但是它北面離衛國,東邊離周王畿太近;城池雖然高大堅實,可它地處平原無險可依,真要是哪天得罪了周、衛這兩位大哥,人家早上發兵,吃中午飯前就能威脅到京城。而駐紮在其他地方的鄭國軍隊恐怕都來不及反映。
現在,天子又猶豫是否收回虎牢之地,要是真收了,京城就徹底暴露在了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很難堅守。為了避其鋒芒,遷都是唯一的選擇,也是表*跡的一種手段。我把都城遷到離你們遠點、偏僻點的地方,表示我不會對你們產生威脅。而且,鄭國的領土越來越大,條件允許他們可將國都遷到相對安全一點的地方去。
思來想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