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4 / 4)

小說:怪誕行為學 作者:生在秋天

是長30秒全波頻的一段噪音(又叫白噪聲),就像電視機收不到訊號時發出的聲音。第三種是長30秒的高、低波頻交替的震盪聲音。

我們使用招人討厭的噪音是因為它們在市場上無處購買(這樣參與者就無法用市場價格衡量這些聲音的價值)。我們使用這些噪音還由於沒有人喜歡聽(如果使用古典音樂,有的人會比其他人更喜歡)。聲音是我親自選的,我從製造出的數百種聲音中挑選這三種,因為據我判斷,它們同樣地令人厭惡。

我們把參與者帶到語音實驗室,讓他們面向電腦螢幕,戴好耳機。

室內安靜下來,第一組人面前出現這樣的字幕:“你們很快就會在耳機中聽到一段令人不快的錄音。我們想了解你們對它的討厭程度。放完以後,我們會馬上問,假定讓你們再聽一遍,我們付你10美分,你們是否願意。”第二組看到的是同樣的字幕,但出價從10美分增加到了90美分。

錨定的價格能起重要作用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開始播放——這一次是刺耳的30秒3000赫茲的噪聲。有的參與者皺起眉頭,其餘的則轉動著眼睛。

這段刺耳的錄音放完了,每個參與者都需要面對那個錨定問題,對假設做出選擇。參與者會像我們假定的那樣,再聽一遍來換取現金報酬(第一組是10美分,第二組是90美分)嗎?回答完這個錨定問題後,電腦螢幕上出現一行字幕,要求他們在電腦觸控式螢幕上寫明,如果讓他們再聽一遍,他們最低限度想要多少錢?(這一次是真的而非假設,這樣可以確定他們是否真的想再聽這段錄音來換取報酬。)①

很快,參與者輸入了各自的價格,他們也知道了最終結果。出價較低的參與者“贏得”了錄音,獲得了(不愉快的)機會再聽一遍,並領到他們的酬金。這一節實驗中出價太高的那些參與者沒有得到再聽的機會,也沒有得到報酬。

這一切是為什麼呢?我們是想確定我們給出的第一個價格(10美分和90美分)能否成為錨。事實上它確實就成了錨。經受同樣刺耳的折磨,第一次以10美分重聽錄音的那些人實際的出價(平均33美分)比那些被給出90美分的人的出價低很多,第二組的人要求的價格是第一組的兩倍(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