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
1.
《浮沉》、《杜拉拉昇職記》、《圈子圈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講述職場生活的小說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作者用一支支生花妙筆,把職場中升官發財、爾虞我詐的潛規則演繹得淋漓盡致!
坦白地說,以上這些書我一本都沒有從頭到尾地看完過。倒並不是因為我輕看它們——裡面折射出來的東西確實能讓人有所收穫——而是我覺得書中講的那些道理,當我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被灌輸了,只是在我們慢慢長大後,許多該忘的不該忘的都被我們忘記了。
當然,這不能怪我們,要怪就怪這該死的生活!
人生其實就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爭先恐後地想逃出去,外面的人卻擠得頭破血流地想鑽進來。在這進進出出的過程中,我們*裸地來,最終又*裸地去了。
其實錢鍾書錢老還忘記了一種情況,那就是在人生這座圍城之中,並不僅僅有城裡的人和城外的人,還有進退維谷的騎牆派,而且這一群人的數量還非常龐大。他們既不知道進城的入口在哪裡,也不知道出城的出口在哪裡,只好很辛苦地騎在城牆上面,眼睜睜地看著人家的美麗人生。他們並不是不想進來或出去,而是因為他們連門都摸不著,不知道怎樣才能找到一條通道,去完成圍城中的最終救贖。
這些騎牆派就像一隻只無頭蒼蠅一樣,毫無目的地到處亂撞,直到鼻青臉腫、眼冒金星,卻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渾然不知路在何方。
其實我們從來不缺少一扇門,缺少的不過是一粒開門的芝麻。
2.
這是一個僧多粥少的時期!
不妨先來看一組資料:
2001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115萬人,就業率約70%(官方資料);
2002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145萬人,就業率約70%(官方資料);
2003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212萬人,就業率約70%(官方資料);
2004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280萬人,就業率73%(官方資料);
2005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338萬人,就業率(官方資料);
2006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400萬人,就業率(官方資料);
2007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495萬人,就業率70%(官方資料);
2008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人,就業率無確切官方資料;
2009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611萬人,就業率無確切官方資料。
以上羅列的資料,僅是每年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如果再加上每年下崗再就業的人數,求職人數可能會遠大於此。除此而外,求職者中還包括很多遊離於官方資料之外的進城務工人員(我是懷著非常尊敬的口吻說出這6個字的,我的父親就曾經是他們中的一員)。而所有這些資料的背後,都是一張張嘴,一張張嗷嗷待哺的嘴,都迫切需要一個飯碗來養活自己的現在以及未來。
與此相對應的是,每年新增的工作崗位數量,卻遠遠不能滿足幾乎呈幾何級數增長的就業需求。於是,每一場招聘會都成了一場文人版的全武行,狼煙四起、金戈鐵馬,煞是壯觀。
不過,也有一些人在這場“搶飯碗”戰爭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究其原因,套用歐陽修筆下賣油翁的一句話說,那是“我亦無他,唯手熟爾”。何謂手熟?說穿了就是掌握了其中的技巧,熟悉了事物的發展規律,做到了有的放矢,這樣才能進退自如、左右逢源、無往而不利。 txt小說上傳分享
自序(2)
在這個僧多粥少的時期,如果我們不能夠“手熟”,等待我們的結局將會很悲慘。
3.
還是用資料來說話吧!
2009年年初,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就廣東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介紹說:“今年廣東畢業生33萬人,去年還有超過10萬人沒找到工作,加上外省來廣東的五六十萬大學生,共有100萬人搶飯碗。”
再來看看下面一組重磅資料:
松下電器,2009年2月宣佈全球裁員萬人;
聯想集團,2009年1月宣佈全球裁員2500人;
菲亞特,2008年12月宣佈延長假期,削減萬人;